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哈尔滨:电子交警只管罚,不管告知?
2007-11-06 11:27:08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华网11月6日电 哈尔滨市部分司机最近在进行检车时意外发现,他们驾驶的车辆不知何时何故被“电子眼”拍摄到违法了,少则几次、多则几十次,而且是一两个月甚至七八个月以前的违法记录,不仅给司机们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和令人烦恼的“扣照学习”,也让他们心中产生疑惑──既然违法了,有关部门为何不及时通告?

  伴随着被处罚者数量的增多,由“交通处罚延迟告知”引起当地车主的怨气越来越大。

  5月交通违法,10月才告知

  -提示:有关部门不及时进行违规处罚通知,致使司机不知道自己的驾驶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违规,还是按照“老路子”开车,一错再错。

  记者在哈尔滨市公安交警支队电子监控交通违法处罚中心看到,大厅内挤满了前来查询交通违法信息以及缴纳罚款的司机,每台查询机前都排着十几人的长队。

  在这里,有的人抱怨排队时间过长,有的人抱怨处罚金额过高,更多的人抱怨自己毫不知情就因为违法次数过多被迫交大额罚款和“扣照学习”……

  市民朱先生告诉记者,他在检车时被告知有违法记录,于是到这里查询,发现今年5月以来,他家的出租车有14次违法记录,自驾车有6次违法记录,而他不久前才收到一张由出租车公司转交的5月份违法记录罚单。

  朱先生还向记者展示了那张违法罚款通知单,上面标明违法时间是2007年5月9日,而邮寄通知单的信封的邮戳时间是2007年10月15日,朱先生公司所在区的邮戳时间已经是2007年10月16日。

  哈尔滨市某速递公司张先生表示,比较而言,哈尔滨市安装“电子眼”后,交通违规处罚明显增多。有关部门不及时进行违规处罚通知,致使司机不知道自己的驾驶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违规,还是按照“老路子”开车,一错再错。

  车主何成波夫妇说,仅今年7月至9月,他们的车就被“电子眼”记录违法达十多次,不仅要缴纳罚款,还要面临“扣照学习”,损失达几千元。他们还听说个别出租车司机违法次数达60余次,“如果交管部门能够及时将违规情况告知当事人,就不会有今天这样严重的后果。”何成波说。

  交警部门解释:他们只管处罚认定,不负责告知

  -提示:目前,哈尔滨市区交通违法罚单的送达率只能达到40%左右,造成这种局面,“不是交通管理部门的事,而是驾驶员个人的事,是驾驶员个人留的信息有误差”以及部分出租车司机拒收交通违法罚单邮件所致。

  说起交通违法罚单延迟告知现象,哈尔滨市一出租车公司万经理表示,“这一现象的确非常普遍”。他所在公司平均每月能接到60张罚单,很多都延迟半年至八个月时间。

  哈尔滨市交警支队交通秩序处副处长佟少杰解释说,目前,哈尔滨市区交通违法罚单的送达率只能达到40%左右,造成这种局面,“不是交通管理部门的事,而是驾驶员个人的事,是驾驶员个人留的信息有误差”以及部分出租车司机拒收交通违法罚单邮件所致。如果驾驶员当初登记信息准确,或者他们的通信地址、联系方式发生变化后,司机能及时到交警部门修改登记信息,交通违法罚单的送达率就能提高。

  当记者追问,一些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公车不存在“车辆登记信息有误或者拒收违法罚单”的情况,为何依然收不到交通违法罚单?

  佟少杰又解释说,原来哈尔滨市交警支队自己有一套交通违法处罚程序系统,升级之后,省总队要求两个系统进行合并。在合并期间,“电子眼”的抓拍工作没有停止,而通过这套系统调阅车主信息的功能却不好使,有关部门无法调阅车主的信息,自然也就没法通知车辆信息所有人。另外,近几个月信息过多,造成信息积压,也是交通违法罚单不能及时送达车主的原因。

  佟少杰表示说,能够准确获知违法记录的办法,一是通过处罚中心以及各区交警大队的查询机,二是通过“交警信使”的短信方式查询,不过这个办法需要付费,具体费用不清楚。他们部门只管交通处罚认定,不负责告知。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