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树”的人看到记者拍照,马上停下来坐在地上休息。
松花江边遍布这样的无根树。

东北网11月8日电 在哈尔滨地图上,可以醒目地看到一片绿,它就在松北区松花江四方台大桥与王万铁路桥之间。3年前,王万铁路线跨江大桥开建,当地的村民因耕地被占得到了补偿;如今,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工程蓄水后,松花江哈尔滨段将变成“松花湖”,水位将常年保持在116米左右。当地的村民又开始忙着在这片沿江湿地仅存的几大片塔头群翻地“种树”,为了提高效率,他们将树条根部削成竹签状,插到土里……
庄稼地上种树忙
热心环保的市民王志友告诉记者,松北区松北镇临近松花江的湿地草原是距离哈尔滨城区最近的,也是面积最大的湿地草原。原来的面积有10多平方公里,现存的也还有数千公顷,可是如今当地村民却在草原湿地上大规模“种树”。7日,记者来到松北区松北镇新镇村紧挨着松花江的双口面屯和兴隆岗屯进行采访。
“这里是松花江的行洪滩地,1998年特大洪水过后,松花江多年来水位偏低,当地村民就在相对干涸的岗地上开荒种地。”大约从2000年前开始,四环快速干道在此经过,一些连夜扣了蔬菜大棚的村民得到了补偿;约5年前,王万铁路专用大桥从此经过,又有失地村民捞到了好处,如今听说大顶子山要蓄水,原来开荒的土地肯定会被淹没,于是村民开始了突击“种树”。
记者看到,已经收割完庄稼的耕地内却种满杨树和柳树,高的有两米多,大的也只有大拇指粗细,树种得七扭八歪。记者在两个多小时的踏查中看到,在这片草原湿地毁成的耕地上,有四五伙近20人在忙着种树。
塔头群上也种树
一路走过来,耕地内在种树,干涸的沟渠内也被种上了两米来高的杨树。不仅如此,在草原湿地的主人——塔头群中,也被种上了树。记者走进一大片塔头群,这片塔头墩子像长草的树桩,连成一片,形成大面积的无水湿地景观,这样的塔头群,年岁最长可达10万年,是湿地景观的代名词,也是展现原始生态环境的标志景观。
记者又来到了另一大片塔头群边,这里的塔头刚刚经历过火劫,烧得黑熏熏的草木灰上也被种上了树苗。临近王万铁路桥东面的塔头群被翻个底朝上,还被打成垄种上树。“不仅湿地塔头群被破坏,连江边的沙滩也被种上了树。”王先生所言不虚。在临近江水近百米宽的沙滩上,也被种上了树。
王先生告诉记者,大约30年前,这里的草高得密得两人相隔3米都看不见对方,草原里有狼、狐狸、野兔、野鸡、野鸭,现在连草原田鼠也成了稀罕物。
为啥树苗没有根
这边收完庄稼,那边就开始种树,记者试图向一群正在种树的人了解情况。可这些人只说是被雇来种树的,一天工钱60元,别的什么也不知道。令记者惊讶的是树苗俨然是根木竿,稍粗的一头不仅没有树根,而且还被削成竹签状,种树的人只要往土里一插,就算完活。在耕地上新种的树,被记者没用劲就拔了出来,根本看不见树根;在塔头群中新种的树,也没有树根;在沙滩上种的树,像扎到地上的标枪,也同样看不到树根。
哈市城管局绿化处原处长张志相告诉记者,不管是杨树还是柳树,这样的种法,肯定不能成活。
种树不能活,为啥还要不放过每一寸草原疯狂地种,向导王先生的答案是:骗取国家的相关赔偿。记者在村里走访也听到了相同的说法。这片大草原是受国家相关法规保护的,原来由村集体管理,近些年开荒愈演愈烈的同时,大顶子山要蓄水,相关部门要统计水淹损失,可这些耕地绝大多数没有合法手续,于是一些人立即开始突击种树,有的人家竟然一次雇了20多人种树,打算借机会获得补偿。
近年来,哈市每逢三四月间,总会遇到漫天黄沙的沙尘天气,环保部门在对沙尘的检测中发现,哈尔滨的沙尘,不仅有远道从蒙古不请自来的,而且还有沿江的沙尘在为虎作伥,充当帮凶。“这片位于哈尔滨上风口的大草原要是破坏了,就会风化成沙,明年春天哈市的沙尘天儿也会更多更严重。”王先生不无担忧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