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2日电 题:“木疙瘩”正在变成“金疙瘩”———黑龙江省海林市采访记
11月初的黑龙江牡丹江地区,阵阵寒风清冽,时有细雪飘落。
在海林市,一幢3层楼高的砖混厂房正在建设,工人们正在脚手架上忙碌。这是盈泰实木复合地板项目施工工地,该项目由广东盈彬大自然木业有限公司投资,要赶在今年底竣工。
短短两年,泛华集团、欣成木业、龙江商联等一批国内外木业企业纷纷扎根海林,目前入驻企业已有32户,投资达15亿元。一个边陲小城为何能引来众多大型木业企业?
“我们最看重的就是海林丰富的木材资源,这一优势得天独厚。”海林盈泰木业邵昌林厂长坦言。
“海林”在满语里是“榆树”的意思。流过海林市的海浪河两岸,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柞木、桦木、榆木和椴木等树种遍布延绵起伏的群山。海林市是黑龙江重点林区,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1.3%,活立木蓄积量16亿立方米。
除了资源优势,海林的区位优势同样十分明显。
海林距国际航空港牡丹江机场仅20公里,距绥芬河、东宁两个对外口岸175公里和220公里。301、201国道穿境而过,铁路专用线贯通海林经济开发区,与绥芬河相通。
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得落户海林的木业企业不仅可以辐射到东北市场,而且辐射到整个国内市场,乃至韩、日、俄等国际市场。海林一些木制品企业已建立了稳固的销售网络,实木地板、中高密度板等装饰材料远销日、韩、欧美等25个国家和地区。
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相叠加,使得海林木业成为绥芬河口岸到海林这条产业带上的支柱板块,是黑龙江省和牡丹江市林木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的木材加工综合区。
“以前海林基本上是通过原木的形式外运销售,不仅产业附加值低,而且运输压力大。”海林县委书记马里介绍说,“现在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实现木材就地精深加工,让海林成为我国木业产业的聚集地,让‘木疙瘩’变成‘金疙瘩’!”
我国木材加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南方,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南方的木业优势企业正逐渐北移。“我们就要努力成为木业产业向北转移的承接地,依托资源、空间和区位等优势,以木业为主打造产业集群,使其成为海林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欣成木业生产车间,海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凤林兴奋地说。
优先发展物流是海林形成木业集群的独特之处。2006年5月,海林经济开发区和绥芬河商联集团共同投资兴建物流中心。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年物流流通能力350万吨。
物流中心主要经营范围包括为进出口原木与产成品配送提供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通关和商检等物流综合服务。“我们公司2005年销售额12亿元,今年预计可达到17亿元。”耐力木业副总经理李长江告诉记者,“优质的园区物流服务将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方便。”
海林木业之所以迅速发展,重视规划、实现木材加工企业有序发展是又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落户海林经济开发区内的木业企业,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尽可能避免发展过程中的无序和混乱。”在办公室,县委书记马里指着一本厚厚的规划图说,“我们聘请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北京泛华集团和东北规划设计院,高标准编制了木业产业发展规划。”
海林明确地将经济开发区内的木业产业划分为三个功能区,西区建设木业加工、市场和物流配送区,中区建设总部服务区,东区建设木业配套和出口加工区。在完成经济开发区15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及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规划的基础上,海林根据产业功能配套、工艺流程,又聘请专家进一步编制了详细规划,保证了土地的集约利用。
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创新建设机制,是海林加快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的得意之作。
为加快木业发展,海林市同北京泛华建设集团共同组建公司。“海林与泛华的合作不仅带来了强大的投融资能力,也带来了全新的机制、全新的经营理念和优质的人力资源,这对海林木业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王凤林告诉记者。
由于措施得力,海林木业产业从小到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宜家、锦丰、永亿等多家木业企业落地开工,另有台升、维德、震兴等一批大型木业企业正在洽谈之中,引资金额21.6亿元。
在加快发展木材加工产业时,海林市划出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不能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不能以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据了解,近几年海林的森林覆盖率一直呈稳定增长的态势。
“我们每年的林木采伐量基本固定,而林木的蓄积量却每年增长40万至50万立方米。”海林林业局副局长张浩然介绍说,“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每年林木的采伐量必须低于林木蓄积的增长量。”
“木疙瘩正在变成金疙瘩。过上三五年,海林一定会发生惊人的变化。到时候请你们再来看一看!”采访结束,马里满怀信心地发出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