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2日电 近日,省气象台发出通知,未来两天哈市仍然受到暖高压脊控制,高层气温较高,夜间近地面层气温较低,而且地面风力较小,不利于一氧化碳等气体或微小颗粒物的扩散,哈市的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潜势等级高达4级,因而使用燃煤的市民要注意燃煤安全,一定要保持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冬天不冷,一个主要原因是降水偏少。降水偏少,带来空气干燥,会引发多种不利因素。”气象专家介绍说。
据介绍,气温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冬季当气温在4℃至10℃时,易患感冒、哮喘;4℃以下易诱发心梗、脑梗、心脏病等。降水偏少又无风,引发大雾天增多。大雾天气除能引起交通事故外,还加剧了环境的污染。雾天气压低还极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因此居住平房生炉子取暖的人还要特别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忽冷忽热的气候,易使人体的血管不断收缩扩张,很不稳定,这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危害极大,它会使患高血压病人发生“脑中风”,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危害一:呼吸道防御功能削弱
暖冬造成大地水分蒸发,气候干燥,这会大大削弱人体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一般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眼发涩、皮肤干燥发痒等症状,还可能感染呼吸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肺炎、哮喘等,伴有一些或轻或重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咽部干痒、打喷嚏、鼻塞、流涕、发热、头痛、畏寒、乏力、全身酸痛等。
危害二:心血管疾病会突然袭击
暖冬是指冬季的整个平均气温比往年偏高,个别天气也不排除强冷空气影响而出现寒潮。冬季冷暖气流交汇,使得气候忽冷忽热,骤然变化,当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被温暖的天气麻痹时,老天爷突然翻脸,很容易让人因为一下子适应不过来而发病。临床上不少心肌梗塞患者和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这是因为天气突然变冷会使血管收缩加强,造成血压波动,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气温大幅度波动还会造成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管痉挛,导致冠心病和中风。此外,暖冬会使气候变得更加干燥,如果患者水分摄取不足,血液黏度就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也就增大了。
医生提醒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经常测量血压血脂,注意日常保健。此外,吃降压药的患者一定要坚持服用,不能因为天气暖和,血压正常就吃吃停停。中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气温骤降时要减少户外活动,就算天气晴好,早晨出门锻炼应在室内充分热身后再出去。
危害三:肠道传染发病概率增加
暖冬给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良好环境,特别是肠道传染病。比如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及食物中毒等,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冬春季节是甲肝、戊肝的流行季节,气候温暖的暖冬易使流行季节提前,而且暖冬促使蚊蝇、蟑螂入室过冬,使疾病的传播媒介增加不少。另外,暖冬也是水痘好发的季节,感染对象主要是幼托、学龄前和学龄期的儿童,应注意平时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危害四:暖冬会诱发焦虑失眠
一些医院的心理科发现,每到冬季,因焦虑、失眠前来门诊咨询的病人就明显增多,大多咨询者都具有全身疲倦、酸痛不适、食欲下降、睡眠紊乱的症状,尤其是一些强烈心境郁闷者,尝试了多种方法都改变不了低落情绪,拼命睡觉仍精神不振。
心理医生的解释是,暖冬由于昼短夜长,患者体内激素分泌容易失调,所以部分人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适症状,诸如焦虑、烦躁、失眠等,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过他们也提醒,冬春两季是精神性疾病的发作高峰期,长期的干燥暖冬使一些潜伏的抑郁症患者感觉更加不适,成为重要的发病诱因。如果这时候精神压力过大,紧张焦虑,容易出现失眠乏力,如不及时调整工作节律,很有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危害五:开窗通风防一氧化碳中毒
在以前的北方,因为老百姓取暖做饭都要烧煤,那时频繁发生中毒死亡事件,俗称“煤烟中毒”。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燃气取代了烧煤,燃煤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逐渐减少。但在没有进行房屋改造,仍以烧煤取暖为主且封闭较好的平房住户中,再遇有低气压和低风速天气,一氧化碳中毒仍频有发生。
一氧化碳中毒通常指的是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是在睡眠中不知不觉侵入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流,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
一氧化碳攻击性很强,空气中含0.04%~0.06%或以上浓度便能很快进入血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占人体内所有的红细胞,紧紧抓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放,使其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取代正常情况下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的氧合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300倍。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体血液不能及时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充足的氧气,这时,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一旦断绝氧气供应,由于体内的氧气只够消耗10分钟,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
当居室内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0.02%,2~3小时人就会出现中毒症状;含量达到0.06%时人就会感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超过0.1%只要30分钟,人就会陷入昏睡;达到4%时,就会置人于死地。所以煤气中毒发生在夜间最为危险。预防中毒的主要方法是保持室内通风,煤球炉不能直接放在卧室,煤球炉应该设置密闭性较好的烟囱,热水器不能直接装在浴室且设置强制排烟烟囱等。因为使用燃气或者煤球炉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时,应该立即离开污染房间,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