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3日电 承接上周大跌走势,本周一A股市场再现“黑色星期一”,上证综指盘中一度下跌282.96点,连续跌破5300点、5200点、5100点三大整数关口。最终上证综指报收于5187.73点,跌127.81点。两市共有三成个股上涨,有一成半的个股跌幅超过5%。证券业内人士称,外围市场暴跌、蓝筹泡沫、社保与基金减仓、加息预期等因素是造成近期股市大幅调整的主要原因。
周一沪深两市早盘大幅低开后震荡下挫,指标股及含H股的次新蓝筹股板块全线跳水,只有银行板块表现较强。下午中信证券、宝钢、万科等指标股强劲反弹使指数不至于下跌过多。盘面个股大都呈现恐慌性下跌行情,煤炭、有色板块跌幅巨大。基金重仓的中国船舶、山东黄金等高价股都以跌停报收,表明市场形势已经发生变化。截至12日收盘,沪市总市值为255501亿元,流通市值55493.53亿元,平均市盈率从上周五的58.38倍下降至56.72倍;深市总市值为48403亿元,流通市值为24558亿元。两市总市值为303904亿元,较上周五蒸发8164亿元。整体来看,市场转弱是很明显的事实。
证券业内人士认为,蓝筹泡沫的释放是大盘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前期基金等机构对大盘蓝筹股的大幅拉升导致蓝筹泡沫快速积聚,“一九现象”充斥盘面。迫于市场整体估值压力,10月份以来公募基金出现持续减仓的净套现行为。而从9月份起,新的投资A股基金就不再发行,到了11月份基金的持续营销也受到了限制,基金规模成为严格控制的对象。进入10月份以后,虽然负利率状况依旧,而且同样是发行了央行票据、提高了准备金率,当时却并没有调高利率。国家统计局本周将公布10月份CPI数据,在目前经济数据继续高企的状况下,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年内仍有1次加息的可能性。在对利率走势没有明确预期的情况下,市场主流资金都陷入了观望状态,调整自然也就不期而至。此外,股指期货渐行渐进、外围市场暴跌、年末资金回笼等原因也是导致市场持续调整的因素。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宏观基本面继续向好、调控不断取得进展,上市公司的业绩在克服各种困难之后依然能够提升的大背景下,股市风险的释放无疑是为新一轮行情的启动做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