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东北网11月14日电 13日10时50分,随着一声汽笛鸣响,“雪龙”号科考船徐徐离开上海外高桥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专用码头,它携带188名我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员,将于一个月后抵达南极。在此次37项科考任务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由17名科考勇士组成的内陆科考队,他们将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为我国即将在那里兴建的第3个科考站进行先期工作。
黑龙江测绘局的测绘工程师吴学峰将负责这支科考队的导航工作,他将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最高点的科学工作者。
吴学峰出发前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雪龙”号此次行程共1.7万公里,科考队到达南极中山站后,经休整几日,17名队员将分乘5辆雪地车,向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挺进。从中山站至南极冰盖最高点约1400公里,由于南极有很多冰裂缝,上面覆盖了一层冰雪,根本看不出来,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到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冰缝中,车辆每天的行进速度才60公里左右。科考队从中山站出发大约需要25天才能抵达目的地,在那里工作20个工作日后,再原路返回。
吴学峰告诉记者,出发前,“雪龙”号自1993年建造以来进行了最大规模的一次改造,主要对船体、轮机和科考仪器设备等进行了改造,使“雪龙”号的综合技术、经济性能指标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他说,历次南极科考队员最大的痛苦是无法与外界联系,现在我们可以收看卫星电视,还可以向外发送电子邮件,通过改造,“雪龙”号还新增了自动识别仪、航行数据记录仪、电子海图等电气改造项目,原有200平方米实验室面积增加至687平方米,船体部分加装了生活区制淡和污水处理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