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凝心聚力解民忧——访肇源县县委书记徐学阳
2007-11-14 15:11:0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于忠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4日电 11月11日, 2007振兴民族经济战略合作大会暨中国特色魅力百强县投资环境推介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肇源县荣获由知名爱国华人商会世界品牌组织、中美经贸投资总商会、世界著名企业联盟联合推选的2007中国特色魅力百强县,肇源县县委书记徐学阳荣获2007年度“关注民生、构建和谐”优秀书记。记者在人民大会堂颁奖现场采访了徐学阳。

  徐学阳说,此次肇源获得的既是荣誉和鼓励,也是激励和鞭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充满感情的话语,彰显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铮铮誓言。贯彻落实好十七大精神,就是要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让城乡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徐学阳实践科学发展、让百姓共享幸福美好生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溢于言表。

  徐学阳说,这几年肇源县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核心抓园区”的思路,凝心聚力,奋力开拓,县域经济步入了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预计今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32亿元,财政收入突破8亿元,位居全省县级前列,县级经济实力排位有望进入全省前十五名。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后,坚持富民优先,把为民办实事、促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今年,财政用于县城基础建设的资金近8000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超过5000万元,连续两次为全县干部职工补发政策性工资,预计在遭受严重旱灾情况下,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可实现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可实现7.5亿元,居民储蓄余额18亿元。2008年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要分别增长12%和8%。

  徐学阳说,优化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群众一直期盼的事情。几年来,肇源县先后筹融资近8亿元用于城乡建设,城乡面貌和品位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还要在改善老百姓生活环境上下功夫,在城市建设上以创建省级文明城为目标,推进新城区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建设,提高老城区的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地位,努力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滨江港城;实施城市扩容、扩绿工程,增加城市常住人口,优化人居环境,加快建设江畔公园和沿江生态观光带。在镇村建设上重点推进16个重点村和5个集镇建设,加快中心村与建制镇、建制镇与中心城区的对接,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积极稳妥地合并自然屯,发展中心村,增建节能房,改造土坯房,提高农村砖瓦化率,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在生态建设上以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防沙治沙工程为主体,完成造林2万亩,打造绿色屏障。对西海、拉哈泡、松嫩两江等湿地进行恢复性建设,争取松嫩两江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在省级立项,打造“两江”生态走廊,建设生态文明,让家园水更清、天更蓝。

  徐学阳说,他们着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两年来重点破解了“八难”。就业难,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每年新增就业4000人;抗灾难,新打抗旱井1200眼,建蓄水池27处,建设抗旱保收田56万亩;出行难,两年累计投资12800万元,新修通村道路685公里,提前实现了村村通;就医难,两年新建扩建县城医院3处,乡镇卫生院6所,村卫生所11个,改善了农村群众就医条件。积极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3.7%;饮水难,新打安全饮水井164眼,解决了164个屯居民饮水问题,全县30%的农户实现安全饮水;就学难,投资6500万元改造中小学校41所,农村教育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信息传递难,先后启动了政府网络平台三期扩网工程,新安有线电视100个屯7800户,程控电话78个屯5900户,60%的村实现了宽带入村;购物难,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大型配送中心4个,日用百货农家店182个,生资农家店80个,为农民日常消费创造了便利。今后,肇源将坚持人本理念,关注民本,注重民生,深入开展“利民行动”,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为群众多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加快和谐肇源建设进程。

  在推介会上,肇源县县委书记徐学阳(左)从大会主席手中接过中国特色魅力百强县奖杯。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