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9日电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哈尔滨市采取创业培训提升能力、政策扶持给予帮助、指导服务“送上一程”等措施,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小老板”,从而实现了就业的倍增效应。
2007年,哈尔滨市又提出建设创业型城市的发展思路,以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更加凸显。
开展创业培训造就小老板
在新形势下,哈尔滨市认识到,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创业是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为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并推动以创业促就业,哈尔滨市政府成立了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一系列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
为此,哈市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全市认定了11家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哈尔滨市实施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SYB创业培训模式,通过互动式,注重实践的培训,使创业人员掌握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
蒲淑兰下岗后,在就业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创业,组建了哈尔滨闫大鸭业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她的企业已成为我省鸭业养殖较大的企业,并为哈尔滨市的农业结构由种植业向畜牧业转型贡献了一份力量。而这只是哈尔滨市培养“小老板”的一个缩影。
创业服务扶上马送一程
为提高创业成功率,哈尔滨市搭建了创业服务平台。2006年末,哈尔滨市成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面向全市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提供项目推介、开业指导、政策咨询与协理、后续指导“一条龙”服务。就业部门还不定期集中优势资源,集中各方面力量,集中时间、地点,开展大型创业项目洽谈会、创业服务周等专项活动。就业部门将服务贯穿创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为将创业服务效果落到实处,就业部门还成立了哈尔滨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30多人的志愿团由大学教师、创业成功者组成。在创业者遇到经营管理问题时,将得到来自志愿团的指导、建议等义务服务。
哈市市民李彩云下岗后,于2006年5月创立哈尔滨风雅轩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刺绣等产品。但由于不懂经营管理和缺乏实践经验,她一度陷入困境。“创业指导专家来了之后,指导我如何周转资金,并亲自进行市场调研,找准市场方向。多亏了专家的帮助,我的产品不仅在本地有了销路,还打到了珠海!”她说。
创业成功就业倍增
为鼓励、扶持创业,哈尔滨建立了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建立劳动保障、财政、银行、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落实政策和工作体制,切实帮助创业人员解决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降低经营成本。2003年以来,哈尔滨市累计拨付创业培训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小额担保贷款1.7亿元,减免各种税费1.4亿元。
小老板们创业成功后,又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从而实现了就业的倍增效应。王波下岗后,于1996年底创办哈尔滨东方磁卡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现有员工30多人,经营产品多达几十种,业务覆盖全省80%以上的市县。她的创业成功还带动了其他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公司先后安排了几十名下岗职工再就业。据统计,公司现有员工三分之一来自下岗失业人员。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哈尔滨市实现创业培训近3万人次,创业成功1.3万余人,以“一人创业带动五人就业”的规律计算,带动6万多人就业再就业。今年,哈尔滨市的创业成功率增至61%,截至10月末已带动就业1.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