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0日电 题:哈尔滨,掀起你的“盖头”来——“倾国倾城”专家观察团为哈尔滨市城市推广留下锦囊
会议场馆可成为商业游景点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委员会委员 科林·克拉克
在旅游产品方面,哈尔滨重要的旅游资源首先是历史和文化,尤其是城市的国际特色及建筑遗产,另外就是哈市人对外国人传统的或者是习惯性的认可和欢迎。餐饮服务在哈尔滨整年都会有很大的需求,将来节假日的变化也会影响旅游,如果要保持市场平稳,未来还需要在餐饮住宿方面有更大的投资。
城市的商业旅游是由持续的工业扩张和发展推动的,为宾馆和酒店提供了非常好的全年的生意。很多城市都希望能够延长商业旅游者的逗留时间,如果客人能多待一天或者多住一个晚上,看城市更多的项目,就能够实现更大的经济收益。
目前,哈尔滨正在发展的会展经济,可能要面临很强的城市竞争,这就需要及早进行市场预期的分析,对后续进行营销。会议的场馆和设施都可以成为商业旅游的重要景点,也可以成为商业交流的重要资源。重要的商业或者博览会的会址也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应发展更高级、更完善的旅游网络系统,让人们可以在网上安排所有旅游的相关事宜。
趣味冰雪 哈夏狂欢
达沃斯颠峰旅游景观设计中心品牌总监 孙清彬
孙清彬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是地道的哈尔滨人。他说,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和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是两个很好的品牌,应该分别向前迈进一步,打造成冰雪“迪士尼”和音乐“狂欢节”。现在冰雪节的投入和产出不太成比例,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可以在松花江沿岸堆出5公里的雪墙,让普通市民都来雪雕“涂鸦”。可以搞冰上赛龙舟和冰上排球赛,推出冰雪趣味运动会。夏天可以设想一下,在哈尔滨的街头有500个乐队、上万名鼓手在边走边演奏,完全可以邀请国外的乐队加入进来,整个哈尔滨就成了音乐的海洋。这样,就形成了冰雪经济和音乐经济。
1965年在阿城金代皇城遗址出土的铜坐龙,可作为哈尔滨市的市徽。这条龙的形态独特,它象征的意思是稳坐江山、天下太平,这个寓意很好,既可以作为哈尔滨市的传播形象,也可以当成一种非常好的旅游纪念品。
建立工业博览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副研究员、博士 苏杨
苏杨对专家观察团的建议进行了整理和汇总。他说,哈尔滨的魅力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就是古今中外、时尚活力、天造地设。但直言不讳地说,我们讨论后认为哈尔滨的软实力还只是潜力,哈尔滨的魅力被许多东西遮挡住了,要让它显露出来,要掀开三个“盖头”。
首先是资源和目标的脱节,第二是资源和资源的脱节,第三是产业和文化的脱节。目前,哈尔滨的文化还只是表现为现象,不是支持性产业。要掀开三个“盖头”有六个突破点。前三点是孙清彬总监提到过的将“坐龙”打造成市徽、打造冰雪迪士尼、音乐“狂欢节”。
此外,还要建立文化产业园、工业博览园和壮大工业旅游。哈尔滨生产的第一匹亚麻布、第一台汽车、第一个卡尺、第一部飞机都能列入工业博览园。哈飞的汽车还没有让更多外地人了解,可以通过工业游,让他们到工厂去看看汽车加工的各个环节,这样既是游览又是宣传。
我的口号就是:“软硬兼施、倾城倾国。”
增加双层旅游观光巴士
作家、特约撰稿人 谭祎波
哈尔滨很清晰地保留了其历史文明脉络,在东西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中,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东西文化风格独特商贸城市的特色。哈尔滨的欧陆建筑、高雅音乐、时尚服装、啤酒和红肠集合成的独特风情是中国任何一座城市都很难替代的。
应该将观光和娱乐综合起来,让来哈的客人能够参加更多的主题活动,能够买到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建议增加双层旅游观光巴士,有沿途录音解说,让人们在观光中,更详细地了解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