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用抓经济方法抓科技 科技促进经济成果丰硕
2007-11-22 09:46:4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晓燕 彭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2日电 “用抓经济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抓科技工作”这一理念,是2005年刘学良副省长在深入考察和研究了当时我省科技工作的实际情况后创造性地提出的。两年来,我省科技战线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跳出就科技抓科技的传统思维模式,创新思维、创新战略,使科技工作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由注重科技的社会功能向注重科技的社会、经济双重功能转变,围绕我省现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选准突破口,集中力量攻克对我省经济发展有重要拉动作用的重大科技项目,走出了一条科技和经济良性互动,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从而推动全省经济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近两年,针对我省科技与经济联系不够紧密和优势科技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大的现实,省科技厅用抓经济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抓科技工作,把自主创新作为战略基点摆在突出位置,围绕制定实施《黑龙江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创造性地出台了一系列含金带银的举措。

  一是充分发挥科技集成的效应,组织实施了“116科技工程”。即:完善“一个创新体系”——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紧密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全面启动建设“哈大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实施“六大科技专项”——先进制造业与信息化专项、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专项、化工与新材料专项、农产品优质高产与精深加工专项、生物技术与医药专项、环境保护与公共安全技术专项,全力提升重点产业及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首创“政产学研金介”合作模式,促进科技创新要素的多元优势整合。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政产学研金介”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合作模式,调动政、产、学、研、金、介等创新要素开展互动合作,较好地解决了科技与经济“两层皮”的问题。

  三是改进项目生成机制,变被动筛选项目为主动设计项目。2005年,我省开始结合产业或企业的技术需求,主动组织设计项目,将企业作为科技第一服务对象,调动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优势科技力量进行联合立项、合作攻关。

  四是委托中介机构独立进行项目评估、论证,保证其公正性和科学性。探索实行双甲方制度:第一甲方为项目的委托方,即作为科技计划综合管理部门的省科技厅,第二甲方为项目的应用方,即最终使用科研成果的企业。乙方即承担项目研发并提供技术支撑的高校或科研院所。项目完成后,企业投入使用并验收,科技部门再对项目进行成果鉴定。

  五是积极开展以对俄合作为主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现已建立了“一城、两园、十一个中心”。一城,即哈尔滨国际科技城;两园,即国家莫斯科友谊科技园、中俄科技合作产业园;十一个中心,即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中俄农业技术合作中心、对俄工业技术合作中心等。

  六是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功能。在全省13个地市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初步构建了省、市、县三级科技成果推广信息平台。

  七是建立健全地方性科技法规,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政策保证。

  这些措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5年初,省科技厅结合全省构建哈大齐工业走廊战略的实施以及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提出了建设“哈大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构想,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全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已在产业开发带内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资金1.43亿元,涵盖了全省80%的工业领域科技攻关项目,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稳定发展。200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640.7亿元,同比增长了26.1%。二是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2006年,我省科技攻关项目392项,总经费1.8亿元,其中以企业为承担主体的达150项,经费7142万元,分别占总量38.3%和38.7%;全年安排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项目216项,总经费1.2亿元,其中企业为承担主体的达187项,经费10260万元,分别占总比重的86.6%和84.4%。三是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目前,我省初步形成了以科技咨询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科技风险投资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为主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共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500多家,已成为转移、扩散科技成果和有效配置科技资源的重要渠道。四是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新进展。2006年,在省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中,有24个项目列入计划并实施,其中农业项目14项,实现产值8300万元、利税800余万元;工业项目10项,实现产值2.15亿元、销售收入2.1亿元、利税1675.6万元。今年又有20个项目列入计划。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