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2日电 日前,记者从农垦北安分局农业局获悉,今年在农业大面积遭灾,粮豆总产没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全局平均单产仍达到228公斤,亩效益达246.2元,实现灾年不减收。
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10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场之一的建设农场,还创下了连续6年农业大丰收的佳绩。平均亩效益达到479.3元,书写了大面积旱作农业高产高效的传奇。
这个分局地处松嫩平原北部丘陵地带,450万亩耕地,有一半以上处在山区或半山区,是典型的寒地旱作农业区。近年来,他们在市场农业的战略调整中,面对市场、自然的双层挑战,经过艰难探索,走出了一条建设大项目,发展大农业,拉动新产业,不断促进现代化大农业战略升级,加速产业化,带动农业增产、农户增收的可持续旱作农区经济发展新路。
据了解,这个分局自2004年投入资金1.22亿元,启动了新一轮现代农机装备工程,用先进的技术和机械集中装备了57个现代化农机项目区后,一大批在保护性耕作、节约能源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大型智能化农业机械,相继开进农场,使全局农业耕作实现了由初级机械化向现代化的升级过渡,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劳动效率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了农业种、管、收、储全过程科学化、现代化,对抢农时、保技术措施、防灾减灾、农户稳定增收起了重要基础作用。
红星农场投资1200万元,建成的占地7.6万平方米,拥有库房118间,集停放、培训、保养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农机中心,是垦区最大、省内首家、全国一流的农机管理服务场所。通过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农田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系统,农场的现代农业集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精量播种、变量施肥于一体,可以一次完成深松、浅翻、整地、播种合墒、镇压等六项作业,还能根据地块的高低,土壤肥力和湿度,自动进行变量播种、施肥。农机中心的等离子大屏幕与国际互联网实现全面对接,种植户、有机户、管理人员不出家门就可以登录互联网,了解机车田间作业情况、机车收支情况、机车维护与保养技术、机车作业调度指挥及农业生产等情况,从而实现了农机生产的集中化和网络化管理,实现了统一停放、统一核算、统一检修、统一调配作业、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收费标准的“六统一”。
二龙山农场率先在垦区成立了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实行种子供应、测土施肥、植保技术、农业保险、航化作业等“全程农业技术”一站式服务。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开展,改变职工传统的施肥方法,提高科学施肥的观念。2007年土样分析1800个样品,配方施肥面积25万亩,有效的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
他们还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大胆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模式,加大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建设。在一大批高科技、智能化、大马力农机开进田间的同时,一座座高科技农业产业龙头异军突起。出现了农业连年增产增收,深加工、大龙头也遍地开花的喜人局面。格球山农场与台湾商和兴业公司合作,建设年产1.5万吨冷冻蔬菜北大荒北绿食品有限公司,现已开发生产出速冻南瓜块、速冻胡萝卜、速冻油豆角、速冻马铃薯条等系列速冻食品十多个品种,产品全部销往日本和韩国市场。二龙山、襄河、尾山农场的马铃薯精淀粉项目、红星农场的有机酸菜和热干菜项目,龙镇农场的保鲜粘玉米项目相继投产试车,全局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同比增长15.8%,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
农垦北安分局现代农业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涌现出一大批利润超10万元以上的种植户和利税超百万的加工流通大户。预计2007年,生产总值达到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人均纯收入7124元,比上年同期纯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