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1月22日电 记者从哈尔滨市产学研合作创新工作会议上获悉,哈尔滨市将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合作各方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除技术入股、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和人才委托培养等形式外,鼓励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通过共建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经济实体等,建立起企业与大学、研究院所互动开发的新机制。
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说,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存在“两层皮”现象,归根结底是源于不同的价值取向,由于产学研各方的宗旨、运行机制、考核标准不同,在目标上完全一致很难。在高校中,传统考核体系的“指挥棒’依旧在起作用。教师们评职称、考核项目、报奖、评院士时,始终没有成果产业化这一指标。企业的创新活动天天有,需求天天有,市场随时都在变化,所以没有长效机制不行。
据介绍,哈尔滨市将把产学研合作的契合点提前,对于关系产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从立项开始积极合作,进行联合开发,发挥双方优势,提高科技成果的研发质量和转化效率。为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哈尔滨市组建了六大产业联合体,促进相关领域的产学研结合。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实施4项科技创新工程和重点培育十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集成各类创新要素,加快产学研结合带动关键技术创新和重点产业跨越。
据悉,哈尔滨市无论是科技人员还是科技创新能力都具有一定优势。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6所,有各类科研机构369个,其中县以上国有独立自然科学研究机构130个,全市大中型企业有科研机构68个,发动机、轴承、空调机、电机、汽轮机、生物制药等重点实验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2万人,两院院士31人。2006年,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3.6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