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红星农场目击农民“网上种地卖粮、买生产资料”
2007-11-24 12:09:5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韩红运 沈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4日电 题:红星农场目击农民“网上种地卖粮、买生产资料”

  这里的农机手是全国最“牛”的农民:他们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在互联网上种地、卖粮、购买生产资料,坐在炕头上与外商谈判,还有大把的钞票赚……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和泥土打交道的庄户人,都是“泥腿子”。无论使用多先进的农具,也离不了“面朝黑土背朝天”的职业特色。

  在小兴安岭脚下的红星农场采访,却让记者有了另外感受。

  在采访的路上,农场的同志介绍,北大荒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和管理手段堪称世界一流,工作在这里的农机工人是全国最“牛”的农民。他们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在互联网上种地、卖粮、购买生产资料,坐在炕头上与外商谈判,还有大把的钞票赚……

  本来说好要去看看秋整地的,陪同的同志非要去一座挂着“北大荒红星现代农机发展中心”牌匾的二层小楼。在一块126英寸的等离子大屏幕上,正在等候的农场赵书记用手对着“视频远程监测系统”轻轻一点,月度内和当日机车的作业视频清晰跃然屏幕。

  然后,赵书记随便点了一个当日作业的机车牌号,大屏幕上出现了这样一组数字:

  地块编号:14居民组4区12号地

  车型:迪尔9520机车编号:13

  经度:127.08612纬度:48.12411

  手机号(车载对讲机):1594561****

  速度:0.07/小时方向:东偏南11.5度

  是否在线:在

  “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尖端,目前世界上对于精准农业的示范,单项实现的比较多,而整体实现的却较少。在上级的支持下,目前,全场已实现了定时、定位和定量的信息系统管理,明年将在按需供给上全面示范。”场长于建华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红星农场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更新了大型智能化农业机械,使农场机械总动力达到了2.4万千瓦。利用带有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系统先进的耕作机特性,依托八一农垦大学精准农业研究中心被称为“3S”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农田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系统为信息技术支撑,配套引进了先进管理系统,“定时、定位、定量,按需供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发展现代农业。

  农场的农机中心,是全场的生产管理指挥中枢。设有生产调度、设备维护、成本核算、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5个部,集管理服务、学习培训、展示推广于一体。全场44台1075、1076收获机、2台迪尔9660收获机、6台加拿大产的自走式割晒机、27台120-160马力的轮式拖拉机、1台自走式4720喷药机,全部打破所有制、区域界限,实行以农场为单位六统一管理。谁的车好,谁管理的好,谁就优先,谁的效益就高。农机工人田间作业,管理者通过电脑就能进行观察和指导,完全接近了工厂化管理。

  记者来到屏幕上看见的14居民组4区12号地,正在作业的北大荒第二代农机手董克江说,他毕业于农垦机械化学校、父亲是老机务。小时候就是看着父亲开着“东方红-54”长大的。那时父亲每天都是满脸、满身油腻,十分艰苦。而今,同样是农机工人,开的是世界上最先进带有空调、可视对讲的联合整地机。1小时可深松整地5公顷,一个班次整地1000亩,毛收入2万元,纯剩1万多。高出老式农机10几倍,而且又是节能环保的。”

  在交谈中,记者注意到,董克江虽然在田地里工作了大半天,但衣着整洁,白衬衣领一尘不染。

  农场人介绍,以前每到夏收和秋收,全场人机齐上,一干就是一个多月。遇上灾年,大麦变色,小麦发芽,大豆被雪捂在地里,眼看增产的粮食就是不增收。现在智能化机械力量的增强,春播和夏收、秋收加起来不超一个月,比传统作业缩短了一半还多。

责任编辑: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