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7日电(李华虹 乔蕤琳 记者杜筱) 日前,由哈医大二院口腔正畸修复科主任侯录等研制发明的“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及颊侧多曲簧胎具”新技术突破儿童矫正难题,通过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获黑龙江省卫生厅医疗新技术一等奖。据介绍,该技术能解决多年困扰儿童III类错牙合(俗称“地包天”、“兜兜齿”)患儿早期矫正固位不定和发育不良等一系列问题。
两年前,4岁的小明长牙后便成了“兜兜齿”,由于年龄过小,使用传统矫正器总会出现牙套脱落的现象,收效甚微。后经哈医大二院侯录教授潜心揣摩,经半年反复调适,研制出适合儿童III类错牙合的新型矫正器。经过两年的矫正,目前小明的下牙己后收,面容恢复正常。
据侯主任介绍,相比传统矫治器,“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在发挥一部分功能矫治器作用的同时,增加了颊侧多曲簧的机械力量,不单单作用于某一个牙齿,而是作用于全牙列,上颌托的腭基托部分增加了大气压力的固位作用。利用近远的水平曲打开的程度来调节前、后部垂直向的高度,起到压低前牙和后牙的作用,增加固位,即使在乳牙期和替牙期基牙固位条件较弱的情况也可戴用。同时,两侧的加力的调整还可矫治下颌的偏斜。其促上颌发育的骨效应没有前牵引大,但作用却是双颌的,抑制了下颌向前的过度生长发育,推下颌下后,更有利于建立磨牙的中性的稳定咬合关系。同时改善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患者戴用时便于发音。
侯主任介绍,改善III类错牙合 骨骼关系的最佳时期是乳牙列期, III类错牙合 在早期能够明确诊断的都应该给予积极的治疗,不应任其发展下去。以往,对于年龄更小的患者来说,矫治器的固位成为难题,而且前方牵引器引起的不适使大多数患儿很难坚持配合。新型矫正器可解决此类问题,使矫治时机提前,有效治疗乳、替牙期及恒牙早期III类错牙合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