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3日电 1日,哈市“十五”智能交通城市应用示范工程经国家科技部专家组验收合格。据了解,这种以“寒地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为核心的智能管控系统,已应用在学府路、花园街、宣化街和北环路四条道路,将4条道路的车祸死亡率控制在“零死亡”,同时还将这四条道路冬季平均时速提高了6公里。
据了解,四条示范道路实施改造后,外场信号控制设备均能在-50℃到50℃范围内正常工作,冰雪路面环境下城市主干道平均行程车速最低为每小时26.15公里,最高为每小时27.02公里,远高于改造前的每小时21公里。同时,路面事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2005年10月-2006年3月,冰雪路面环境下共发生一般以上事故4起,死亡1人;2006年10月-2007年3月仅发生一般以上事故1起,无人员伤亡。与其他路段相比,车辆平均延误降低了23%以上,平均车速提高了20.1%,车辆尾气排放量减少了6%,交通违法行为也下降了27%。
据市交警支队支队长孙秋实介绍,交警部门将继续加强交通管理工作中智能交通的科技含量,全面提升智能管理水平,并在更多街路推广该智能系统。
2003年7月,哈市以“寒地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为课题,向国家科技部申报国家“十五”智能交通城市应用示范工程,并于2005年8月被批准。同年,在学府路、花园街、宣化街和北环路四条城市干道建立体现寒地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特征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和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开发了适合我国寒地交通环境下应用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两部分,主要具备在线制定控制策略、公交优先控制、紧急时间绿波控制、故障检测、数据备份及远程控制、电视监控、闯红灯自动记录、GPS车辆定位、交通诱导信息发布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