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3日电 今年,庆安县以实施绿色农业示范区为主导,优化种植业结构,养殖业立足发展特色,并且加快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全县粮豆薯总产实现7.94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4360元。
庆安县以实施绿色农业示范区为主导,以实施精品工程为载体,重点围绕绿色环线、优势产业、标准化生产,全力打造种植业精品科技示范园区,共建科技示范园区80个。全县水稻、大豆、玉米面积分别为117万亩、69万亩和26万亩,马铃薯面积发展到6万亩。同时,发展了中草药、食用菌、烤烟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业结构逐步优化。在新技术推广上,水稻两段式育苗、钵体抛秧、机械插秧、节水控灌面积分别发展到2万亩、55万亩、25万亩和50万亩,试验示范稻鸭共作面积600亩;大豆窄行密植技术实现突破,面积发展到2.5万亩,大豆、玉米4+1栽培模式逐步扩大,面积发展到10万亩。
庆安县坚持抓专业大户、培育养殖小区带普养的发展路子,尤其在特色品种养殖上强化服务,促进了养殖业规模总量发展。他们在南部旱田乡镇,以建民乡建安兔业和欢胜乡宏业兔业为龙头,实行了集中精养与分户养殖相结合的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带动农户100多户,为缩小南北差距探索了出路;在中部沿河、近水乡镇,形成了大鹅特色养殖示范区;在北部近山区乡镇,形成了鹿、貉、野猪和麝鼠特色养殖示范区。涌现了林管局各大林场的野猪杂交千头养殖场、建民乡的万只林蛙养殖和庆安镇兴安村南成王屯的养貉专业屯。目前,全县养殖小区达到11个,专业大户发展到380户。同时,在8个乡镇成功地示范了稻田养鸭技术,放养肉蛋鸭7000只。
庆安县形成了以大加工为龙头,以小作坊为补充的龙蛇竞舞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态势。省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2家,优质品种订单面积实现180万亩。酒类、水稻、大豆、马铃薯加工等老龙头企业的精深加工项目不断取得进展,加工链条进一步延伸:农副产品加工小作坊通过宣传、引带、示范和培育,群体规模和发展潜力不断扩大。旱田乡镇的杂粮、马铃薯、玉米、工艺笤帚等加工业的产品档次得到了提升,水田乡镇的大米、草柳编制品、禽蛋腌制等加工业的生产总量实现了扩充,近山区乡镇的山野菜、山药材、食用菌等加工业的精包细作得到了发展。目前,全县新上91户小作坊,总数达到294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