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通河县建节能稻草板房让贫困户告别“茅屋”
2007-12-04 10:11:2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肖 振伟 马少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张肖摄富强村新建的稻草板房。

  东北网12月4日电 近日,通河县浓河镇富强村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村民们像过年一样高兴。该村党支部书记高云林告诉我们,村里双喜临门,一是农民集资楼竣工,二是新型节能稻草板房入住,村民们正在抓紧时间装修自家新房,准备搬家。

  记者来到富强村,赶上村民赵井龙刚刚搬完家,正在包饺子,要庆祝乔迁之喜。赵井龙是该村收入较低的困难户,原来住的草房已经被现在崭新的新型节能稻草板房所代替。赵井龙和妻子一边坐在热炕上包着饺子,一边高兴地向我们介绍:“这稻草板房特别保温,平时屋里的温度都在摄氏17度以上,如果多烧点,温度就得达到25度以上。原来住旧草房时,一冬天得花1000多块钱买柴煤取暖,现在省了,光烧稻壳就能取暖,一袋稻壳一元钱,可以烧一天一宿,一冬天200袋可劲儿烧,既节能又省钱,在这么暖和亮堂的屋子里,吃啥都香啊!”

  新型节能稻草板房和农民集资楼是通河县委、县政府为解决农村中低收入的贫困户、无房户住房问题采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通河县把百姓住房问题确定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把解决中低收入家庭、贫困户、农民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摆上了重要日程。2001年以来,通河用于住宅开发建设投资累计超过12亿元,拆迁面积5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余万平方米。城镇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由2001年的9.8和18.6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20和22平方米。

  在农村,通河按照省十次党代会提出的“重点解决贫困农民住茅草房问题,切实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要求,以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契机,以农村贫困户、危房户、草泥房改造为重点,以节能、节地、环保为方向,在哈尔滨市率先实施了农房改造试点工程。今年,共改造7个村屯,完成农房改造582户。其中,在浓河镇富强村新建了哈市第一座5层农民集资楼,在清河镇清河村又建了第二座农民集资楼,近百户农民今冬喜迁新居,住上了“一辈子没敢想”的楼房。农民集资楼的建设,得到了政府大力扶持,每个购楼户政府补助5000元,并帮助农民协调银行住房贴息贷款。同时,还投资120万元新建了20栋共40户稻草板节能住宅,并给每户补贴2万元。农村贫困户、无房户等弱势群体每户只需拿5000元钱便可住上40余平方米、有室内卫生间、有上下水和有线电视等功能齐全的新型节能住房。搬入节能稻草板房年过七旬的唐国立眼含热泪对记者说:“如果不是党和政府,我们老两口永远也住不上这样的房子。”

  在城镇,通河县加快了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仅2007年就完成棚户区改造5万多平方米。同时,该县还制定出台了《廉租房租金补贴暂行办法》,在政策上加大倾斜力度,解决城镇困难户、动迁户的住房困难问题。

  今年初,通河县政府投资900万元,在城区内建设了首批经济适用住房,共6栋、270户,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并充分考虑到了群众购买能力等多方因素,把这批经济适用住房单户户型建筑面积设计在35~70平方米不等。县政府积极同开发商协商洽谈,把房屋建筑价格压到了每平方米800元的最低价格,购房户只需花4万多元便能住上地热采暖、美观舒适的高标准楼房。目前,首批经济适用住房已经全部竣工, 1000余居民已经喜迁新居。

  通河县将进一步加快城乡住房建设步伐,力争用5年时间全部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同时,积极发展农村新型住房,力争5年内使全县农村基本消灭泥草房,实现砖瓦化。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