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心系深空探测:访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
2007-12-13 15:34:2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商艳凯 赵宇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3日电 12日上午10时,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说,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在月球探测工程实施过程中,有很多功臣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两位关键人物: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和总指挥栾恩杰。

  37年前,41岁正当壮年的他,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的总负责人;37年后,78岁已届耄耋之龄的他,是绕月探测工程的总设计师。他就是从哈工大走出去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

  孙家栋可以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一生与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紧密联在一起: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和总设计师。现在,他是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的总设计师。

  1967年担任“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之前,孙家栋已经从事了9年的火箭研制工作,当时主持“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工作的是中国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他亲自点将,将38岁的孙家栋推向了我国卫星研制的最前沿。

  2004年,孙家栋受邀担任“嫦娥工程”的总设计师。他和总指挥栾恩杰、地面应用系统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组成了中国探月工程的核心团队,三个人平均年龄是72岁。在11月5日目睹“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的那一刻,孙家栋当着大家的面落泪了。他说:“原来中国航天的能力只能围绕在地球近空,最远的距离是7万多公里,现在中国航天能力可以发展到月球近空离地球40万公里这样一个距离。我们的卫星从只能围绕地球飞行,到可以在月球表面拍照并且传回准确的数据,这说明我们完全有能力、有智慧、有水平向深空探测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