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城市新建的入城口标志性景观。王立春 摄
东北网12月25日电 “冬至”之日,记者来到双城。虽然天寒地冻,记者却感受到股股暖流:在双城镇新兴乡新兴村,无儿无女的五保户老人,举着新版“五保证”说:“有了这个证,啥也不犯愁了。”在双城镇教育小区里,孤寡老人们坐在热乎乎的炕上讲:“明年我们都去老年服务中心,住高楼大厦了。”在兰棱镇一所新建的农村小学里,孩子们高兴地在新修操场上跑着、唱着……
这看似并无关联的一幕幕,背后是什么?在双城市2007年的工作盘点中,我们找到了答案,那是一根“关注民生,为民谋利”的执政红线。
城市建设投入大手笔。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今年,双城市通过争取国家投入、引入社会资本、银行政策贷款、中标企业垫付等方法,使城市建设的总投资一下子突破10亿元大关。
其中筹集资金4.8亿元,启动了历史上长期困扰城市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供热、燃气、给水、排水、污水处理五大基础设施工程。供热工程总供热能力500万平方米,实现了当年洽谈、当年设计、当年建设、当年实现供热50万平方米;日处理6万吨污水能力、一期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破土动工建设;拥有磨盘山的水和地下水两个水源地的城市供水工程;大庆天然气引入工程和城市给排水管网工程均已完成招投标,工程建设已如期启动。
公益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活质量。双城市七大社会公益性中心全面开工,文化会展、行政审批、老干部活动、五保老人中心公寓、国家质检、幼教、新兴项目园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已经投入使用或正在建设。顺应民意,新建和改造了“四野”、102和承旭三个备受市民关注的广场。提升城市品位,改造拓宽了文昌大街、东大直街两条城市中心主干线,使102广场、东大直街、承旭广场、文昌大街、民安大道、“四野”广场形成“三点一线”的城市核心人文历史风景带、景观区。亮化绿化美化双城。同时,配合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建设,全力推进磨盘山水管网、大庆产能项目、哈大高速铁路、大哈天然气输入管网四项工程317万平方米的征地等综合服务工作,得到了省和哈市的高度赞誉。
农村小康建设的主战场。大旱之年,双城克服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市粮食又获得了大丰收,总产达到34.5亿斤。畜牧业经受住市场和疫情的双重考验,继续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市政府千方百计协调雀巢公司三次提高奶价,奶农净增收4800多万元,全市奶牛存栏达到24万头,家禽饲养量1800万只,生猪饲养量80万头,肉牛饲养量45万头。
双城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如火如荼。今年增加3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使全市试点村总数扩展到了61个,使新农村建设资金总额达到3.53亿元。投入资金上亿元,修筑硬化路面。投入资金上千万元,集中开展了两次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村屯环境脏乱差现状得到了明显改观;新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43个、文化广场40个。
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双城市今年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500个。全市享受城镇低保人员,占全市非农人口的8%,低保资金发放率100%。农村居民低保标准由每年640元提高到800元,新增加低保对象一万多人,占农业人口的2.2%。
关爱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和谐又推动了市域经济快速发展。一年来,双城共引进“三高一大”项目80个,投资总额31.6亿元,其中引进北京养加加、黑龙江和平金属等投资超亿元以上项目7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今年双城经济总量保持了两位数字高增长。全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56亿元,同比增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