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7日电 元旦将近,讷河市同心乡同心村农民冯国数着手里大把的钞票,心里美滋滋的。他告诉记者,虽然今年大旱,可他种的20亩马铃薯还是获得了好效益,现在的小日子是越过越好。2007年,齐齐哈尔市克服多种自然灾害,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粮豆薯总产量突破百亿,达到107.5亿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752元,比上年增长6%。
全市坚持抗灾夺丰收思想不动摇,在7-8月受旱农田达85%的情况下,各级领导率领广大群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工程,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全力抗旱,把旱灾损失降低到了最小程度。对突发的草地螟虫害,全市开展二次防治面积280.58万亩,有效保护了农田作物的后期生长。同时推广各类农业新技术37项,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3个,主要农作物全部实现无害化种植,标准化率超过90%。
齐齐哈尔市全面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玉米、水稻、马铃薯等作物大幅增加,打造绿色品牌,开发特色产品。目前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产品达317个,年加工绿色食品实现利税3.44亿元。同时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国内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到今年底,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9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0.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12.6元,同比增长25%。
全市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扶壮龙头,强化引领作用。通过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工程”,建成了231个有优势、有特色、有效益的一品村,重点在讷河、依安、拜泉等县进行马铃薯、甜菜高产攻关,马铃薯播种面积扩大到224万亩,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一批有带动作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相继崛起。今年龙头企业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88.9亿元、利润5.2亿元、税金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6%、4%和3.2%。
齐齐哈尔市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市实施了保护性耕作、节水滴灌、根茬粉碎还田等旱作农业重点项目,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1.5%。通过农田水利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3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0.8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6.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4.91平方公里。加快环城治沙防护林、农田防护林优化更新、荒地沙地废弃地造林、江河流域绿化、绿色通道工程、林业产业建设、补植和补造等工程建设,扩大绿色植被,森林覆盖率达到13.33%,为粮食增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全市还狠抓硬件项目施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市委、市政府把乡村道路、人畜饮水、文教卫生、房屋改造、村屯绿化等作为重点,精心施工、集中突破,力求建一项成一项。今年试点村完成公路硬化255公里、主街硬化110公里、砖瓦化住房改建新建72.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90万平方米。他们推广的人寿保险公司“诊所+村民”医保模式,弥补新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的不足。目前全市参与“诊所+村民”医保模式的农民达到25万人,这一经验已被全省推广,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