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哈尔滨市建筑工程研究院3项新技术破解城建难题
2008-01-09 13:53:4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金鑫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9日电 记者日前从哈尔滨市建筑工程研究设计院获悉,由该院引进和研发的多项建筑新技术为哈尔滨市路桥建设降低成本创造了条件,解决了困扰哈尔滨市建设者的建筑难题。

  桥桩自测承载力 突破桥梁建设技术瓶颈

  据了解,正在建设中的三环路,其桥梁建设部分首次采用了引进的“自平衡法检测基桩承载力”技术。今后在桥梁建设过程中,只需在桥桩桩身适当位置埋设一种经特别设计的荷载箱,通过并联于荷载箱的压力表或压力环测定油压,确定桥桩的承载能力。

  市建筑工程研究设计院负责人介绍,该技术的引进,结束了哈尔滨市大吨位桥桩承载力检测没有精确数字的历史,同时降低了桥梁建设中的试桩成本。

  楼体纠偏技术 为倾斜楼体质量上保险

  位于哈尔滨市中心地段的一栋建筑,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了楼体倾斜,墙体出现裂缝。该设计院将从韩国引进的“建筑物自身反力静压桩”纠偏技术应用于该楼体的纠偏工程中,仅用两天时间,就将建筑物扶正。

  据该院总工程师介绍,该技术只需使用多个与油压表连接的千斤顶,就可使建筑物恢复平衡状态,并可同步实施楼体加固工程。该技术目前被建筑学术界称为绿色工艺,既不产生建筑垃圾,建筑物又不受任何影响。其应用为哈尔滨市一些建筑物因地耐力变化而产生倾斜的治理上了保险。

  结构现场检测 为烂尾楼再利用拓新路

  据统计,目前哈尔滨市市区内约有20多座烂尾楼,这些楼大多为高层建筑,并闲置多年,由于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其质量成为能否开发再利用的关键。从2005年开始,市建筑工程研究设计院采用结构现场检测技术,通过各种仪器综合检测建筑结构,对质量现状作出科学评定,并对缺陷加以治理,确保多数烂尾楼能再开发利用。

  哈尔滨市建筑专家阎修忠认为,该技术的研发使用,对治理城市烂尾楼起到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