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棚户区生活记忆:被煤堆围了半个世纪
2008-02-22 15:03:1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高 虹 夏 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2日电 哈尔滨道外区是哈尔滨的发祥地、老城区,棚户区较其他城区集中。19日,记者走进滨江棚户区,这是主城区内残存棚户区中面积较大的一片,它位于道外区南十五道街与太平桥桥头之间,横跨太古、崇俭两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占地面积22万多平方米。棚户区内有居民3100多户,其中有不少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迁来此地的老户。近年来已经有六七百户经济条件较好的居民陆续搬离了棚户区,剩下的都是生活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和外来户。他们都在遍地脏水、隐患重重的低矮板棚中企盼着早日迁入新居。

  被煤堆围了半个世纪

  走进道外区乐业胡同,这里的房子与其他棚户区的房子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低矮的平房、布满裂缝的墙壁。这里唯一与众不同的是,无论路面还是房顶,都有一层黑糊糊的煤灰,把这里染成了一片黑色。由于隔壁的“邻居”是哈煤四货栈煤炭经销部,几个硕大的煤堆长年堆放在那里,住在乐业胡同里的百余户居民饱受煤灰从天而降之苦,大家都盼望着动迁后住进干净的小区。

  53岁的张友宽在乐业胡同土生土长,他家的窗户外就是几十米高的大煤堆。张友宽听长辈讲,“煤四”在这里存在的历史要比他的年龄还要长。由于“煤四”守在铁路线旁,经常传来从火车卸煤发出的“咣咣”声,有时震得房子都在“颤动”。在张友宽的记忆里,小时候“煤四”周围并没有砖墙,而是用铁栅栏围着的。那时,小伙伴们经常钻过铁栅栏,跑进宽敞的“煤四”院里,浑然不顾煤灰的肮脏在那里嬉笑打闹。夏天,那里有数不尽的蜻蜓,大家用网扣、用手逮,留下了无尽的欢笑。玩够了,每个孩子也都成了“黑人”,回家当然免不了一顿臭骂。

  随着年龄的增长,煤堆的存在已经不再给张友宽带来乐趣,因污染环境反而增添了很多的烦恼。“煤四”一般多在夏天从外地用火车运煤,到站后通过人工、卸煤机和铲车等将煤卸到地面上,堆成一个个大煤堆。在卸煤机卸煤时,在远处就能看到一条“黑龙”腾空而起,好像是大烟囱冒出的滚滚黑烟。住在乐业胡同里的居民此时不敢开门开窗,更不敢离开室内,否则身上将披上一层细密的煤尘。到了供暖期,一辆辆的运煤车开进“煤四”,铲车在刺耳的装煤声中扬起阵阵黑尘。

  要是碰上刮风天,守着煤堆过日子的居民们更是苦不堪言。居民们想到室外晾晒刚洗过的衣物,必须先看风向,如果风是往南吹,人们才敢往外晾衣物,否则刚洗完的衣物很快就会落上一层黑灰。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