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我省人大代表谈给老工业基地插上自主创新的翅膀
2008-03-14 09:28:2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刘伟 贾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4日讯 “要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等关键领域,推进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元器件自主研发和国产化……”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自主创新的具体部署,在黑龙江省全国人大代表中引起共鸣。连日来,大家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用科技创新引领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建言献策。

  把好钢用到刀刃上构建运行高效的创新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科技支出1134亿元,比上年增加134亿元,这足以说明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全国人大代表、齐齐哈尔市市长刘刚说:“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实现科技效益投入最大化。”

  “国家振兴东北战略的实施使东北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了青春,但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长远发展来看,国家还应该围绕重大战略目标,组织和集成创新资源,统筹规划,形成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构建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又符合创新规律的创新体系。尤其是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不断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刘刚代表建议,在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克服条块分割造成的分散化和内耗,统筹安排,总体设计,使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地方协调合作、互动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节约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提出,加快推进黑龙江的科技创新步伐,首要的是坚持政府主导,注重产业关联性,结合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科学调研、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符合自己特色的科技创新规划,全力构建产学研体系,在打造自主创新品牌和推动产业发展中,形成活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能源流。

  少干扰,多支持让创新人才集中精力搞科研

  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王树国代表认为,尽管我国已基本完成了人才队伍的代际转移,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但就整体而言,科研队伍在素质、结构和能力上仍然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的科技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还存在许多弊端,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无助于人才想事、干事、干成事。

  王树国代表举例说,近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研经费从几千万元上升到了10多亿元,培养引进院士20多位。人才成长及作用发挥关键在于市场氛围和现实环境,大的气候改变不了,小气候却可以形成。有些部门和地方在科技人才管理中计划经济思维仍占主导地位,空喊“人才工程”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助长了科技人才的浮躁心理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攀比。一些评选和评估活动过多过滥,牵扯了科技人才的大量精力。(

  而与此同时,在科技人才的创业环境、子女就学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缺乏实实在在的措施。

  刘刚代表建议,应对各种“人才计划”进行清理,坚决制止人才恶性竞争,减少除国家奖励之外的各种政府奖励,鼓励学会、协会设立社会性的奖项,逐步走向“学术成就由同行认可、应用成果由市场认可”。改革完善技术岗位分级制度,强化岗位的动态、需求属性等等,让科技人员集中力量搞科研。

  企业要增强创新意识自觉成为创新主体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长远发展来看,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刘刚代表说,“尽管在新一轮竞争中一些企业订单多了起来,效益好了起来,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改造步伐仍十分缓慢,核心竞争力还不够突出。被列为全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的齐重数控、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两家机床企业,目前已经跻身中国机械行业500强,但核心技术还很落后,一些技术只能采用国外的力量来发展,极大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只有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才能缩短创新的周期,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全国人大代表、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林奎说,当前,我国医药行业科技投入低到仅占销售额的1%左右,这与发达国家医药企业用于研发的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15%~18%的反差太大。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很快,政策为他们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牢牢占据了高端产品市场,一旦国际关系出现动荡,我国民族制药工业的生产保障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扶持,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急需国家加大医药科研开发的投入,设立新药研发专项基金,加强基础研究,并制定技术创新的投资、价格,保护、审批和创新药自然进入基本医保目录等多项鼓励政策,建立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