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大河网]东北基层人民法院有个热心"玉面包公"
2008-04-22 16:18:52 来源:大河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2日讯 事业上取得受人敬仰的骄人成绩后,很多人的工作心情往往就会放松下来,并在荣誉光环的包围中悠然自得地消磨着喜悦的时光,但本文的主人公——有“玉面包公”雅号的王兆华在作出了若干个骄人成绩后,心情却愈加轻松不起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呀,小官儿也不是让人白做的,得为黎民百姓多办些实事儿才行啊……”

  王兆华今年42岁,现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参加工作以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得鲜花和荣誉一直陪伴着他,曾先后被评为哈尔滨市法院系统优秀干警标兵、办案能手、全县劳动模范标兵、十大杰出青年、孟宪福式好法官提名奖,被市法院荣记个人三等功。

  踏实工作:好法官废寝忘食不休节假日

  王兆华是通过全省统一考试进入法院系统的,先后任过书记员、助审员、庭长、纪检组长、副院长,每个岗位都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

  王兆华凭着对审判事业的执着追求,对案件质量和效率的高度重视,几年来,累计审理的各种纠纷1200余件,无一更审改判,无一超审限,无一上访缠诉。他任天增法庭庭长期间,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几乎没休过星期天,从来没请过一天假,带领全庭人员起早贪晚、废寝忘食的工作。

  和王兆华多年共事的同事都记得,曾有一个傍晚,王兆华刚要下班,这时门忽然被撞开了,走进了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妇,进屋便哭“王庭长快到我们家去一趟吧,我们家要出人命了。”经询问,才知道这位姓亚的妇女养的2头牛,由于看管不严跑到本村孙家的麦地,孙拿着刀子要牵牛赔偿,将要发生械斗,老太太才急忙雇了一辆三轮车跑到法庭。问清情况后,王兆华决定连夜下乡办案。经调解,两家拿刀握棍的手握到了一起。此时已是深夜11点半了。

  由于工作需要, 1998年王兆华被调到县法院纪检组任组长。这个一直以来被看做是养老的部门不到半年就被“激活”了,居高不下的上访率下降了,怨气冲天的上访者消气了,县法院在全市系统内接连不断的业绩评比中排名也渐次上升。

  2002年当选副院长以后,王兆华感到快办案,办好案,切实提高案件质量和效率,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于是在他的主持下,一是积极进行审判管理改革。在案件运行中实行红、黄卡制度,黄卡为警示卡,红卡为惩戒卡,从而加快了案件运行速度,提高了办案效率。如此,仅一年时间王兆华主管的民事审判结案率在全市法院名列前茅。二是积极进行了审判组织改革。即充分发挥合议庭作用,加强审判长监督职能,规定判决案件必须经合议庭全体成员合议决定,从而摒弃了过去由审判长一人说了算的习惯。同时王兆华还对所分管业务庭的所有判决案件亲自进行阅卷把关,经检查没有问题后履行签批手续。每年经他检查的案件有800多件。经常加班到深夜。三是积极进行了审判方式改革。王兆华积极在民商事案件中推广扩大适用简易程序结案范围,加大调解结案力度。几年来的民商事案件中,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占案件总数的80%以上,调撤率65%以上,审判方式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勤政为民:“热心人”累倒在办公桌上

  王兆华常说:“只有勤政为民才能体现法律的尊严和人民法官的价值所在。古人尚且知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道理,人民法官更应该运用好手中的审判权,尽心竭力地解民忧、顺民意、平民冤、泄民愤,化解矛盾、体恤民心。”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2006年春天,由于在院里审阅案卷,王兆华很晚才离开法院,当他走出法院门口时,发现台阶上半卧着一个人。他立即走上前去将人扶起,才发现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冻得几乎僵硬的老人此时已说不出话来了。王院长立即叫上值班干警将老人抬到值班室的床上,并找来热水给老人喝。在了解情况后,王兆华马上打电话叫来了立案庭及民一庭的庭长,当即予以立案并免收了诉讼费用,并亲自带人连夜向被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与此同时,他对老人的孙子虐待老人的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老人的孙子亲自到法院接回了老人。

  勤政为民不能光挂在嘴上,人民法官必须要勇于吃若,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一次,王兆华因工作劳累过度生病,在医院挂起了吊瓶。吊瓶刚吊上,房门突然被推开了,该县龙泉镇的党委书记和镇长匆匆闯了进来,原来龙泉镇53户农民因使用假种子而遭受了经济损失,正在镇政府上访,场面几乎失控。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书记、镇长是找王兆华求援来了。在了解情况后,王兆华毫不犹豫地拔掉了针头,下床出门,驱车跟随二人直奔龙泉镇。他拖着虚弱的身体,与龙泉法庭的审判人员耐心细致地做上访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并表明只要证据充分法院一定替他们讨回公道,并缓收了他们的诉讼费用。上访群众散去后,王兆华也晕倒在办公桌上。龙泉法庭收案后,他拖着病体,先后3次亲自到法庭指导办案,在他的支持下,龙泉法庭仅用1个月时间就为受害农民挽回损失4.6万元。

  据介绍,从王兆华调入法院16年来,他没有请过假,就是连节假日都难见他休息,法院每天来得最早的是他,而办公室熄灯最晚的也是他。有人问他的妻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妻子说:“我就盼望他能抽出一天时间来陪陪我和家人。”有人问他的女儿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女儿说:“我就盼望爸爸能在六一带我出去玩一次!”多年来,王兆华确实牺牲了很多亲情,但他却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满意,他收到的表扬信、感谢信和锦旗装满了一个柜子。他说:“作为一名法官,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做了我该做的一切……”

  廉洁自律:“带头人”是干群心中的“玉面包公”

  “做人以德正己身,为官凭廉树威信。”这句话恰恰是对王兆华廉政的最好印证。有人说:“法律与金钱可谓是孪生兄弟,手中掌握着法律的利剑,能愁没钱吗?”但是王兆华却用这把剑频频将金钱拒之门外。在他当庭长时,一次,有位老同学张某找到他要求他在一合同纠纷案件中给以照顾,碍于面子,王兆华没有严词拒绝,只是向张某讲明道理。后来,张某负责承包一所学校建筑工程,由于质量不合格引起纠纷,他把2千元钱放到王庭长床头上说:“你倾斜一下我就可多得3万元。”王兆华说:“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没有质量优良的校舍,能保证学生上课安全吗?万一你的孩子被碰伤,你心安吗?”张某只好悻悻地离开了,最后他如数赔偿了损失3万1千元。几年来,他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共拒礼、拒贿4万多元。尤其是当上常务副院长以后权大了,送礼的人多了,可他一律拒绝,他公开跟大家说:“为官堕落贪字始,我是共产党员,是人民法官,决不能拿神圣的法律做交易。”巴彦县法院受理一起普通的借贷纠纷案件,由于借款人某购销站已经倒闭了,其主管部门某公司不想承担偿还责任,于是公司经理拿着一个鼓鼓的信封,来到王兆华办公室,说明来意后,扔下信封就走,他拿起信封一直追到楼下,把钱退了回去,最后此案得到了公正的判决。

  鉴于王兆华的为人正派,为官清廉,勤政为民,又加之生得颜面白皙,所以,无论他的同事还是认识他的干群都对他肃然起敬,暗中称他为“玉面包公”。他的一言一行树立了一个新时期人民法官的光辉形象,在他的感召和带动下,巴彦县法院多年来无一人因廉政问题而违法违纪。

  如今,王兆华仍一如既往地在巴彦县人民法院默默地工作着,在接受采访结束时,他无意间说的那句朴实而又感人肺腑的话,让记者难以忘怀,那句话是:“官职不是用来作威作福的,得多为黎民百姓办些好事和实事才行。我虽然只是个‘七品芝麻官’,但既然做了就得做好,否则惹得怨声载道,人人唾骂,不但浪费了这个官职,我自己不是也等于白活了一回吗?”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