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羌帖”:老哈尔滨人的祸害
2008-04-27 07:49:0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张新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众所周知,哈尔滨原来只是个小渔村,她是19世纪末随着铁路的修建而逐渐兴起的。因此,哈尔滨最初的开埠之币也是洋钞,即哈尔滨人所称的“羌帖”。所谓“羌帖”是哈尔滨人民对沙俄发行的卢布纸币的俗称。就是这种今天还不难见到的“羌帖”,从铁路的修建而大量侵入哈尔滨,直至1920年变为废纸,危害哈尔滨人民达20余年。

  “羌帖”:曾经的主币

  19世纪中叶,沙俄帝国通过《瑷珲条约》侵占了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共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羌帖”就越过边界侵入我国东北。1898年后,随着铁路的开筑和华俄道胜银行在哈尔滨建立分行,俄人大量流入哈尔滨,并且逐渐操纵了哈尔滨地方的行政权,哈尔滨的“羌帖”逐日增多。

  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后,铁路运费、与俄人交易以及铁路地段内的税捐缴纳,强制使用“羌帖”,于是,“羌贴”的流通量迅速增加。至1907年,“乘俄车则只收羌帖,持中国钱不能行用,反须加价以买羌帖,俄元只重五钱零,其价反高于七钱二、三华元”。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统计,东北“羌帖”流通量约在1亿卢布以上,其中仅哈尔滨就有4000万,中东铁路沿线6000万,其总额约占全俄卢布流通量的1/16以上。其后,“羌帖”流通量迅速增加,据当时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的《东三省经济调查录》载:“北满一带卢布流通额,共为4万万,就滨江一埠而言,据一般人观察,其数约有2万万”。就是说,当时的“羌帖”已经成为哈尔滨地区的主币。

  “羌帖”之所以很快独霸哈尔滨金融市场,主要是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采取了种种欺骗狡诈的手段,强制推行“羌帖”的结果。如沙俄在1897年实行金本位,并规定“羌帖”可随时兑换金币。当时哈尔滨的华俄道胜银行声称:“卢布就是黄金”,可以随时兑换,1卢布可向该行兑换1个银卢布(含银5钱8分),满5卢布可兑换1个金卢布。但当“羌帖”广泛推行后,该行就不再兑换,到1914年7月27日,沙俄政府公开宣布“羌帖”为不兑换纸币。再如,1903年中东铁路正式通车后,中东铁路局强行规定铁路客票、运费以及部分财政税收一律改收“羌帖”,使“羌帖”迅速占领铁路沿线。

  “羌帖”:多变的面孔

  侵入哈尔滨的“羌帖”种类很多,主要有沙俄国家银行发行的罗曼诺夫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发行的克伦斯基票、高尔察克反动政府发行的鄂木斯克票、中东铁路管理局授意华俄道胜银行发行的霍尔瓦特票等。

  罗曼诺夫票是侵入哈尔滨最早、流通时间最长、流通额最大且危害最久的“羌帖”。1613年,罗曼诺夫家族的迈克尔·罗曼诺夫登上了王位,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被废,前后304年,统称罗曼诺夫沙皇王朝时期。因此,此时发行的“羌帖”被称为“罗曼诺夫票”。

  罗曼诺夫票于1718年由查尔二世开始发行。1796年沙俄实行银本位制。19世纪初,俄国连年战争,财政困难,靠发行纸币弥补财政赤字。至1876年,纸币发行额达12亿卢布。1897年,沙俄继欧洲各国之后,也实行金本位制,由沙俄国家银行发行纸币,在俄国境内强制通用,主要有1卢布、3卢布、5卢布、10卢布、25卢布、50卢布、100卢布、500卢布8种面额14个品种。其中的25卢布两种分别印有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像和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像;50卢布印有沙皇尼古拉一世像;100卢布两种均印有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像;500卢布两种均印有彼得一世大帝像。这些“羌帖”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大量流入哈尔滨,至今仍能时常见到。

  1917年2月27日(俄历),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推翻,成立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克伦斯基临时政府执政期间也曾大量发行纸币,因为这些纸币为克伦斯基临时政府所发行,故哈尔滨人称“克伦斯基票”。克伦斯基票虽然自称为金本位,实际上并不能兑换,仍属于不兑换纸币。最初发行1917年版250卢布、1000卢布2种大帖和40卢布、20卢布2种小帖。小帖由于其大小、形式与当时的啤酒瓶上的商标相似,故俗称“啤酒牌子”。后来又增发了1918年版1卢布、3卢布、5卢布、10卢布、25卢布、50卢布、100卢布、250卢布、500卢布、1000卢布、5000卢布、10000卢布等面额。

  克伦斯基票在1917年8月间即流入哈尔滨,当时哈尔滨华俄道胜银行曾故意把罗曼诺夫票收起来,以推行克伦斯基票。同年10月,克伦斯基临时政府驻华大使库达聂夫在我国报纸上用中、英、法三种文字刊登通告,宣布发行1000、40、20卢布新帖,并声称:“此等纸币以政府全国产业、税捐款以及各种进款担保,与旧式纸币同一效力”。10月31日还向北洋政府外交部发出公函,要求北洋政府“饬知贵国商会,以利行使”。北洋政府奴颜婢膝,于11月5日要求内务部“广为传布,以便周知”,同时又指示滨江道尹等遍贴布告,“务须行使,不得疑虑”。就这样,克伦斯基票广为流传,最终贻害哈尔滨人民。

  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后,克伦斯基临时政府垮台。翌年7月9日,在外国武装干涉军的支持下,前白俄将军高尔察克又在乌苏里斯克宣布改组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了“远东鄂木斯克临时政府”。为了筹集军政费用,于1918年11月发行了短期国库债券,俗称鄂木斯克票。这种债券分小额和大额两种:小额债券为1918年版,称国库钱券,面额为1卢布、5卢布、10卢布;大额债券有1919年和1920年两种版别,面额有25卢布、50卢布、250卢布、500卢布、1000卢布、5000卢布、10000卢布、25000卢布等多种,因票幅狭长,多呈黄绿色,哈尔滨人称“黄条子”。到1920年,累计发行50余亿卢布。

  鄂木斯克票刚流入哈尔滨时,就遭到哈尔滨人民的抵制。1919年5月由俄人控制的哈尔滨市董事会,虽曾布告:“西伯利亚国库券在哈与罗曼诺夫票等价流通”,但在实际行使中,华商均折扣收受。1919年10月16日,鄂木斯克政府垮台,1920年12月,中东铁路局发出布告,自12月1日起概不收用鄂木斯克票和克伦斯基票,至此,这两种纸币均成废纸,以至千百万人受害,仅哈尔滨市就有160家货庄破产。

  霍尔瓦特票是指由哈尔滨华俄道胜银行奉中东铁路督办兼护路军总司令霍尔瓦特之命,于1918年12月发行的一种卢布纸币。该纸币有50戈比(100戈比等于1卢布)、1卢布、3卢布、10卢布、100卢布5种,共发行2000万卢布。霍尔瓦特票刚一出笼就遭到社会舆论的抵制。当时哈尔滨《远东报》虽竭力为其辩护和吹嘘,但终不为商民所认同。1919年1月15日,黑龙江督军鲍贵卿电告奉天、吉林两省一致拒绝接受,并通令各商会一律拒用。由于中东铁路各站和哈尔滨华俄道胜银行全力推行,哈尔滨埠头区(今道里区)及中东铁路沿线勉强行用。1920年3月13日,中东铁路中、俄工人举行罢工,要求发放工资和驱逐中东铁路督办霍尔瓦特,霍尔瓦特被迫去职,中国政府接管了中东铁路。这时,华俄道胜银行拒不收兑霍尔瓦特票,中东铁路也不收用,于是霍尔瓦特票也成了废纸。

  “羌帖”:老哈尔滨人的祸害

  各种“羌帖”大量涌入哈尔滨,使哈尔滨广大商民蒙受巨大损失。“羌帖”在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后的近10年时间里,还是比较稳定的。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俄一方面宣布卢布为不兑换纸币,另一方面,又因战费增加,大量增发“羌帖”。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是沙俄“羌帖”在哈尔滨独占市场的时代,当时哈尔滨和中东铁路沿线工商业者及一般居民均以“羌帖”作为计价和支付的手段。有人说,哈尔滨与沙俄之地无异。由于“羌帖”贬值,物价飞涨,商品交易呆滞,一般贫民手持“羌帖”不能使用,苦不堪言。下面我们摘录1919年10月至12月当时的哈尔滨《远东报》有关内容,足可充分证明“羌帖”对哈尔滨人民的危害:

  “本埠(指哈尔滨)豪富之家,平时所储藏者尽是卢布,刻下卢布大跌……昨日富翁,今朝乞丐,思之亦大堪怜云”。“劳动界者言:终年勤苦所得,尚不足一衣一裤之用,将来寒冬如何是了?言至此,群相顾悲叹”。“钱法毛荒以至米面及各种货物异常昂贵,凡劳动界所得工资,入不敷出,现在天气酷寒,一般劳苦工人无不啼饥号寒。”“昨见有一人持老帖数卢布,行经道外一杂市购买食物,经过数家,均以帖破未能成交,该人且行且语,几欲落泪”。

  “羌帖”的贬值使哈尔滨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哈尔滨傅家甸“代理店共有一百二、三十家,皆不免宣布歇业。地方银行约20家,极力收缩”。“银行人员太可怜,本埠从事于各银行之人员,从前均甚形阔绰,刻间因卢布毛荒,各银行所有资本已消灭于无形之中。为维持现状计,均纷纷裁人,以资撙节。当此天寒地冻之时,闻被裁者多进退维谷,累累如丧家之犬”。“本埠私立银行受卢布跌落之影响,歇业者已有数家”。

  (作者为哈尔滨商业大学钱币研究所所长,教授)

责任编辑: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