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好人魏纯艳的慈善人生
2008-05-08 09:29:03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金晓 赵卿 王辛娜 张寒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8日讯 生前无数次帮助他人,死后捐献的眼角膜带给两个人光明。在她的影响下,很多人走上了奉献爱心之路———

  4月,哈尔滨有几天反常地热,李金龙穿件半袖衬衫就上街了,一出门他就下意识地眯了眯眼睛。几乎同时,正在赶路的农民黄彦荣也抹了把汗,眯着眼睛望着天上的太阳。

  暖,是李金龙和黄彦荣心里共同的感受。

  李金龙只有23岁,几年前他患上了左眼角膜白斑,面临着视神经萎缩无法救治的危险。30岁的黄彦荣则患双眼角膜全层混浊已六年之久。

  “看见”,对于他们来说成为奢望。

  今年3月,他们却意外得知,眼睛有救了。给两人手术的眼角膜来自刚刚去世的大妈魏纯艳。

  大妈的遗愿死后捐角膜遗体

  魏纯艳是“972爱心俱乐部”的一名志愿者。早在2005年俱乐部成立时,她就是会员。这个热心肠的魏大妈在当时的200多名会员中格外“出名”。只要她听到哪位老人有难,哪位老人需要帮助,她都会在第一时间出手相助。

  在没患病前,她就资助了几名贫困大学生;患病之后,家里本不富裕的魏纯艳仍然每月从医药费里省出200元钱,捐给一些慈善组织。

  魏纯艳很喜欢孩子,她上班的时候,每到休息日或者闲暇时,都会到医院护理患儿,几乎成了她家附近医院的“常驻护工”。

  身患癌症期间,魏纯艳还是坚持每两周到王岗镇看望孤寡老人,而这些老人都是她的老朋友了。她常跟家人说,帮别人的时候很快乐。

  魏纯艳在2005年一次体检中被查出患有子宫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头发很快掉光,身体也一天天衰弱下来。

  此时的魏纯艳已经没有精力再去帮助那些孤寡老人,但是,她做起了另一件事。

  1999年,47岁的魏纯艳就悄悄在哈医大一院签署了捐献眼角膜的协议书。这次,她要捐遗体。魏纯艳还对周围的人做起了动员,在她的感召下,先后有7人签下了无偿捐献遗体的协议书。

  杨修坡和魏纯艳夫妇是黑龙江省首例捐献遗体的夫妻,同时,他们的儿子杨帆也是遗体捐献者中的一员。

  3月,魏纯艳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如她生前所愿,她的眼角膜带给两名年轻人光明,她的遗体捐献给哈尔滨医科大学用于医学研究。

  小小一片眼角膜,不到幼儿手指甲般大,晶莹剔透,由逝者身上取得,却给生者带来光明。

  好人的影响一家五人齐签捐献协议

  5月初,哈尔滨的多项大型慈善活动正在进行中。一天,市红十字会来了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她对工作人员说:“我和我的4个孩子都要捐献遗体。”

  老人名叫刘雅利,78岁的她刚跟儿子学会上网,就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了一则消息———“兵团知青、下岗职工、孩子的母亲,魏纯艳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可她所做的却是普通人难以做到的。”由此,刘雅利知道了这个捐角膜、捐遗体的魏纯艳。

  刘雅利曾经在抗美援朝时当过医护人员,她告诉记者:“过去医疗条件差,谁要是瞎了只眼睛,那真是一辈子的事。”现在,魏纯艳的事给了刘雅利启发,她和她54岁的儿子,平静地替自己和家里另外3个孩子签下了捐献遗体协议。

  魏纯艳去世已经两个多月了,儿子杨帆还总能碰到母亲当年的老熟人,在公交车上、小区院里。“有一次我没忍住,不由自主地看了李金龙一眼。”其实,那次杨帆只看到了李金龙的背影,转身就走了。杨帆抹了一下眼角:“我怕看到他的眼睛,那样会更想我妈!”

  不只是儿子想念母亲,魏纯艳虽然走了,但她的笑、她的热心肠,依然被一些人惦记着。巴彦县的小张今年只有22岁,捐献遗体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如果我人不在了,有需要的人在接受了我的器官后能正常地生活,和自己活着是一样的。”

  跟小张一样,代培亦、夏保真等十几名跟魏纯艳素不相识,却通过各种渠道受到她影响的人,也作出了和她一样的选择。

  记者在魏纯艳的回忆录中看到这样一段话:“中学毕业后,我下乡到嫩江巴彦农场,一次连队着火,救火的只有我一名女同志。眼看房子要塌架,一名叫孙玉达的战友一把将我推出门外,顷刻间房子烧塌了,孙玉达等十几名战友被烧伤,一名战友当场被烧死。母亲在世时常念叨:‘要记住,你的命是好心人救回来的,以后你也要救助别人。’”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