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省生物产业发展从思路到决策实现产业突围
2008-05-12 13:46:2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贾辉 王彦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2日讯 5月6日,省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传来消息,经过近一年的调查研究、论证起草和修改完善,《黑龙江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原则通过。

  集战略性、完整性、特殊性和可能性于一体的发展规划勾勒了一幅充满希望的图景:以2007年为基期,经过10多年的建设发展,逐步形成以疫苗、诊断试剂、中药开发为主的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农业良种培育为主的国内生物农业产业基地,构建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宏大的规划,闪现着省委、省政府超前谋划、扬长避短的战略眼光和科学态度;印证各地各部门着力打造生物产业群体优势和局部优势,并进一步将生物产业培育成支柱和主导产业的信心与决心。

  1、牢牢把握生物科技发展机遇,立足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谋求新一轮振兴发展破题之举

  思路决定出路。经济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既是黑龙江省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发展潜力所在。

  进入新时期,如何准确把握省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立足科学发展,着重解决关系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成为省委、省政府的深度思索。早在2005年末,省委、省政府在制定黑龙江省“十一五”规划时就明确提出,要着眼构建未来竞争优势,大力发展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

  据了解,这是黑龙江省首次将“生物产业”名词写进五年规划。而短短几年,生物产业就以迅猛发展之势走进人们的视野。

  曾几何时,巨大的重工业比重压得我们气喘吁吁,而提速新一轮振兴发展亦亟待破题之举。大力发展生物产业,不但可以不断推动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扩大规模,还可以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2006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和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一位,但绿色食品仍需解决农药、化肥残留的问题,通过广泛使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能大大提高绿色产品的品质,打破发达国家设置的“标准壁垒”,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黑龙江省生态环境魅力独具,但伴随大型牲畜存栏数目的增加,牲畜粪便排放总量已经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导致草场退化、沙化,如采用生物技术就会变废为宝,极大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现实机遇与自身需求,催生黑龙江省生物产业发展思路由酝酿走向成熟。

  2、既有基础和精心培育,使产业发展所需资源、技术、人才和产业四大潜力优势凸显

  科学的规划,需有雄厚基础实力作为支撑,基于既有条件和精心培育,黑龙江省在发展生物产业方面形成了资源、技术、人才和产业四个不可替代的优势,并日趋迸发活力。

  黑龙江省生物资源基础条件优越,目前全省大豆种植面积已达5000万亩以上、玉米种植面积5000万亩以上、水稻种植面积3500万亩以上。大豆产量占全国的40%、水稻产量占全国粳稻产量的1/3。据统计,目前全省共有高等植物2532种,野生脊椎动物599种,中药材物种856种。

  通过科技立项支持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前期,黑龙江省2001年至2006年共支持生物技术项目1978项,涌现出一大批在国内外达到领先水平的生物技术。生物疫苗领域在全国占据特殊地位,生物技术制药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研究国内超前。全省业已形成国有和民办的科研院所234家,拥有生物产业公共服务平台28家。黑龙江省各类企业、院所、高校在生物产业领域共申报专利430项。

  黑龙江强尔生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黑龙江省生物农药业的“龙头”,拥有一支较强的科研开发、市场开发和产品销售、生产管理的人才队伍,科研开发和市场营销人员占员工总数的60%。主导产品菌克毒克(宁南霉素)是由公司发起人之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资深专家研制成功并获国家专利的产品,是行业方向性不可多得的绿色生物农药,被农业部确定为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现产品已形成多品种、系列化,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建立了营销网络,并销往越南、老挝、韩国、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图为技术人员进行生物发酵培养。记者郭俊峰摄

  哈兽研沈荣显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家畜病毒免疫学专家,也是国内该领域惟一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羊痘疫苗、猪瘟兔化疫苗、牛瘟兔化疫苗和马传贫弱毒疫苗的研究属于原始性创新,其研究成果的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黑龙江省集聚了一大批以沈荣显为代表的顶尖专家,在生物制药、克隆技术、基因育种和动植物品种改良方面引领着国内生物技术的潮流。

  此外,全省生物产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110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370项,仅2007年就实现总产值144.9亿元,利税29.5亿元

  3、率先启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等领域大项目,奠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之基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基于黑龙江省发展生物产业面临的机遇、优势与不足,规划提出分步实现全省生物产业的发展。

  “十一五”末,初步形成生物产业发展的地方政策法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生物安全保障体系、产业组织体系和行业服务体系;在现有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础上,整合或新建服务于黑龙江省生物产业的20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全省生物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800亿元以上,约占当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20%,占全省GDP比重达到8%,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支持一批创新型生物企业,形成3-5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和10-15家销售收入超3亿元的大型生物企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的生物技术产品。

  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结合黑龙江省生物产业发展现状,黑龙江省决定先期启动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行动方案,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等新兴领域率先建设一批具有基础条件好、发展前景广、社会经济效益大的项目,力争三年时间,使生物产业驶入“快车道”,奠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

  规划亮点解读

  亮点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外包

  《规划》摘要:进一步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依托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搭建生物医药信息平台、活动平台和技术平台,初步形成涵盖新药研发各阶段的“外包”服务链,为创新企业提供实验场所、实验设备、实验室服务、新药申报、临床研究等一系列技术外包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研发及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探索生物产业服务运作新模式。

  解读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匡海学教授:全球制药业的布局正面临新的调整。黑龙江省抓住机遇,提出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外包,在药物开发体系逐渐向制药企业过度、药品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以及药品审查制度和力度不断加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黑龙江省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业提供了发展契机。黑龙江省医药产业基础良好,发展基因工程、发酵技术和动物疫苗等生物医药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要在搞好调查摸底、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加快制定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市场占有率,尽快把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外包,作为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黑龙江省在当前的发展中依然面临一些障碍,首先是具有实战经验的高端人才缺乏,其次是仪器设备资金投入压力,第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等。在这些方面,我们应尽量克服。作为依托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近一两年内将会全力打造生物医药技术平台、信息平台和活动平台,如已经投入使用的GLP中心即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新药研发基地、生物医药产业中试基地、中药临床研究基地等,形成初步的外包服务链,继而成为黑龙江省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基地。事实上,通过“技术外包”,使国外企业将项目转移过来做,除了研发之外,还会有后续的一系列合作,如,进而吸引国外企业投资,由“技术外包”进一步发展成为“生产外包”,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

  亮点之二:生物柴油

  《规划》摘要:研究以地沟油、煎炸油、废动植物油、工业废油、大豆油油脚等废弃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工业化实验装置和生产工艺,加速产业化进程。进行生物柴油燃烧和排放特性等指标的测试和确定,制定生物柴油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

  解读

  大庆石油学院王宝辉教授: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以大豆和油菜子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是优质的石油柴油代用品。生物柴油是典型“绿色能源”,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能源替代,减轻环境压力,控制城市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制约黑龙江省生物柴油生产的最主要问题是廉价、来源稳定的原料问题。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生物柴油资源(大豆油、玉米油、葵花子油、菜子油、棕榈油、椰子油、棉籽油、动物油脂等),同时饭店产生大量的煎炸油,如果加以很好利用,会有很大市场潜力。我们可结合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高油植物或工程藻类。在生产工艺方面,黑龙江省要开发先进的加工工艺、解决生产技术应用难点。着力开发各种催化剂,以适应不同原料的加工要求:开发固体酸、固体碱催化剂代替液体酸、碱,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开发酶催化或无催化醇解反应技术,降低醇/油比,节省能耗,简化工艺流程等。改进反应体系,采用超临界流体等技术增加反应界面的接触面积、提高催化剂的有效浓度,提高反应速率;开发甲酯化、酯交换反应-分离一体化新工艺,回收高品质甘油;可生物降解的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工作等。

  亮点之三:高产水稻新品种

  《规划》摘要: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择技术等多基因聚合重组技术,聚合优质、抗病、耐冷、高产等相关基因,选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和优质超级稻新品种。

  解读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郑桂萍教授:目前,全球出现粮食危机。黑龙江省现有水稻品种还远不能满足水稻生产和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多数育种单位仍只限于常规育种,必须加速生物技术育种进程,主攻目标是高产、优质、多抗。为此,一定要改善育种条件,加强超级稻高效育种技术研究,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与完善常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探索实现第三期北方粳稻超级稻育种目标(即每公顷产量达到13吨以上)的途径。高校在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方面要发挥优势作用,目前八一农大培育的垦鉴稻10号,已经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和第三积温带推广。

  黑龙江省目前已经培育成功多个超级稻新品种,但往往种不出高水平,原因在于配套技术有问题。因此,黑龙江省在加速育种进程的同时必须要切实加强对现有超级稻新品种的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如针对不同超级稻品种开展优化群体结构研究,通过超级稻群体及个体生长发育动态和生理生态指标及调控技术研究,以明确超级稻高产群体结构特点及其形成规律,提高群体素质,构建高产优质群体结构,从而实现超高产水稻目标,加速超级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高全省超级稻生产的整体水平。

  链接

  各国决胜生物经济

  美国政府将生物与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生物技术研究开发费用高达380多亿美元,仅次于军事科学。2003年1月,布什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宣布,为防范生化恐怖袭击,美国将实施“生物盾”计划。此项计划为期10年,将投资70多亿美元。美国只有一个硅谷,却有华盛顿、洛杉矶等5个生物谷。

  英国政府的目标是保持生物技术处于世界第二的水平。1999年开始“基因组谷”计划,2000年发表《生物技术制胜--2005年的预案和展望》战略报告。英国政府早在1981年就设立了“生物技术协调指导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国生物技术的发展,采取措施促进工业界、大学和科研院所加大对生物技术开发研究的投资。

  日本政府决心在生物经济时代再创辉煌,提出了“生物产业立国”的口号,发布了《开创生物技术产业的基本方针》,大幅度增加生物技术开发经费。2006年,日本生物技术研究经费将增加到2002年的5倍,总金额达到2万亿日元,使生物研发经费从2002年占全部政府科研经费预算的13%提高到2006年的50%。

  印度立志成为生物技术大国,并于1993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生物技术部”,以推动本国生物产业的发展。印度出台了《生物技术十年展望》,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印度和中国在生物产业上的有利条件相似,生物资源丰富,人力资源也很丰富。但印度社会市场化程度已经比较高,他们不仅在生物外包方面做得很好,而且有几个生物产业公司已经进入了世界前20名,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影响。目前,印度的生物产业增长速度达到了每年30%。

  中国政府在2000年就批示制订生物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04年2月,启动“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2005年3月,《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出炉。该研究报告还提出了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建议。

  200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编制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提出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一大批创新型中小生物企业,形成10个左右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生物企业,重点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及若干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形成8个产值过500亿元的生物产业基地。产业规模要快速增长,2010年生物产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在此基础上,2020年全国生物产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如果“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得以实现,我国的生物产业将达到一个比较先进的水平。总体上考虑,如果说美国等发达国家将继续组成生物产业的第一梯队,中国希望能成为生物产业第二梯队的领头羊。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