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我省广泛采用生物技术手段选育农作物优良品种
2008-05-12 16:17:2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唐立新 彭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2日讯 黑龙江省年产粮食700亿斤。据省农科院科研人员介绍,目前,黑龙江省在选育小麦、水稻、大豆等农作物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广泛采用了生物技术手段。

  如果将“一把尺,一杆秤”的传统育种模式比喻为“步枪”,应用生物技术手段的现代育种模式就是“导弹”。运用生物技术,不仅可以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同时可以选育出优质、高产新品种,而且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加快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

  更为悬殊的是,对于很多农作物,科研人员要选取其抗病基因需要一两年,而通过生物手段,只需要一两天。生物技术使传统育种中一些难以突破的瓶颈迎刃而解。以前选择具有抗病基因的种子时,要将种子种在地里,科研人员千方百计创造发病条件,等到秋天,测产量,筛选良种。若当年不具备发病条件,例如筛选抗旱品种,当年没发生干旱,就没法选了,得留一年种子来年再试。而要选育出稳定的良种,则要花费更长时间。现在用分子标记方法辅助育种,不用试种,就可以看出种子是否具有抗病基因。以往育成一个新品种需要10年左右,采用生物手段,可以比常规育种节省3~5年。

  目前,黑龙江省运用生物技术手段已经选育出一批高产、优质、抗逆抗病性强的新品种。仅小麦品种,省农科院就培育出了龙辐麦8号、10号、16号,分别成为当时的主栽品种。其中,龙辐麦8号是省农科院最早运用生物技术育成的品种。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广金介绍,根腐病和抗赤霉病是影响黑龙江省小麦产量的两种主要病害,而且这两种病都是由多基因控制,抗病资源很少。通过γ射线辐射处理,让种子产生诱变,对抗病细胞进行筛选,在保持原来品种的高产和品质的基础上,提高抗根腐病的能力。该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到700万亩。随后,研究所再次运用离体诱变和细胞筛选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抗赤霉病的龙辐麦10号。该品种获得全国第二届农博会银奖,并被评为国家级优质面包麦,审定当年就推广了104万亩。研究所又采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方法定向筛选同时抗根腐病和赤霉病的龙辐麦16号,2006年省农垦总局大面积测产,980亩地平均亩产达到978.5斤。

  在水稻方面,省农科院佳木斯所采用生物手段选育出龙粳14号、龙粳16号等水稻新品种,推广后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玉米的单倍体诱导技术,目前处于研究阶段,经济效益将更为广阔。

  目前,生物技术手段已在黑龙江省小麦、水稻、大豆等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不仅如此,黑龙江省还拥有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活化剂、生物饲料添加剂等研制开发能力。其中,大豆包衣型表面活化剂、高效活性叶面肥、生物型种子处理剂、豆科植物根瘤菌剂等系列新产品,累计推广面积达2600万亩。生物技术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了黑龙江省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