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1日讯 市场无情人有情,金钱有价情无价。20日,饱含着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员工真情的500万元捐款和价值10万元的救灾物资,被送到地处四川灾区的东方电气集团。同时,一支由哈电集团所属医院1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也抵达东电———这家倾注了哈电人深情的企业不仅仅是它援建起来的同业兄弟,也早已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灾难面前,骨肉亲情以最自然的方式融合了这对兄弟。
“什么也阻隔不断骨肉亲情”
上世纪60年代初,哈电的前身哈尔滨“三大动力”派出“好人好马好刀枪”,在地处四川的“大三线”援建起了东方电机厂、东方锅炉厂、东方汽轮机厂,仅哈汽轮机厂对口援建东方汽轮机厂的就有1260户。一大批哈尔滨设备和哈尔滨人就扎根在那里,哈尔滨的“三大动力”和四川的东方“三大动力”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此就未间断过。时光荏苒,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南北两个“三大动力”的哈电和东电成了竞争对手,昔日的兄弟在市场上展开了激烈拼杀。
5月12日的一场天灾改变了这一切。四川大地震中东电蒙难,特别是东方汽轮机厂损失严重。消息传来,哈电集团员工被焦急和悲痛所包围。虽然当年支援东电的哈市老职工都已离退休,但生产一线的职工中有许多是他们的子侄辈。于是,一个个电话打向东电、一声声问候传向灾区。更多的人涌向捐款箱,为这个昔日的兄弟、如今的对手解囊捐款。此时,每个哈电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我们与东电本来就是一家,什么也阻隔不断骨肉亲情。”
“能为兄弟出点力就是最大的心愿”
源源不断捐款的人群中不仅有在职的干部职工,还有离退休的老同志,一些在国外工作的职工还打电话委托同事代其捐款。哈汽轮机厂老厂长、83岁的谷兴昌虽身患重病,仍拖着病体到集团捐出2000元。他说:“钱不多,但愿能帮助东电的兄弟做点什么。”年近七旬的哈锅阀门分厂原总工程师邵菊妹、78岁的老工人王为群都是拄着双拐来捐款的。在职职工更是解囊相赠,许多人捐款都在千元以上。还有许多职工捐款后不留名字,他们说:“此时,能为受灾的兄弟出一点力,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法国阿尔斯通宝泉项目驻哈电代表朱力雅安也被哈电职工爱潮所感染,参加了捐款。短短3天时间,哈电共为灾区捐款近700万元,其中职工个人捐款额近300万元。这些捐款中,500万元专项捐给东电。
昨天,哈电集团领导带着捐款、捐助物资和由集团所属各厂医院骨科、外科技术骨干组成的医疗队已抵达受灾严重的四川德阳和汉旺的东方汽轮机厂两处受灾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