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龙江网通救援队艰难打通“通信孤岛”惊险历程
2008-05-22 09:02:5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陈岩 王雅彬 谭迎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22日讯 21日,黑龙江网通抗震应急救援队27人在四川灾区已经奋战了整整一周,刚刚有了“喘息”的时间,就与记者进行了连线。记者有幸聆听了他们艰难打通红光乡“通信孤岛”的惊险历程。

  小分队挺进重灾区

  5月17日清晨,黑龙江网通抗震应急通信小分队一行七人,在裴显明副总经理的率领下,携带两部海事卫星电话、发电机等通信设备,分乘两辆越野吉普车,向重灾区青川县关庄镇红光乡挺进。9时45分,应急通信小分队随着滚滚的救援车流进入到最为险峻的凉水镇至关庄镇的40公里路段。只见山体滑坡落下的巨石、泥土、树木不时映入眼帘,被巨石砸毁的汽车、公路护栏随处可见。塌陷的公路、随时可能落下山石,险象环生,让人望而生畏、举步维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应急通信小分队终于平安抵达关庄镇。

  裴显明副局长立即与广元市抗震前线指挥部取得了联系。面容疲惫,嗓音嘶哑的广元市抗震前线指挥部指挥长、广元市军分区司令员王太平大校,代表灾区人民对来自祖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网通抗震救灾队伍表示衷心感谢,经双方协商,决定将一部海事卫星电话安放前线指挥部,另一部送到没有恢复通信联系的红光乡。

  广元市军分区司令员王太平正在使用我们提供的海事卫星电话。王雅彬摄

  艰难打通“通信孤岛”

  14时,应急通信小分队在关庄镇留下两名技术人员后,继续向红光乡进发。红光乡距关庄镇15华里,公路已经完全阻断,进入红光乡的唯一通道就是一条翻越一座海拔近千米的高山小路。这条小路十分陡峭,一尺宽的小路沿着山崖蜿蜒而上,侧目一望,就是万丈深渊。在三名解放军战士、五名民工的帮助下,应急通信小分队迎着向后方撤退的人流,身担重负,挥汗如雨,蹒跚前行。16时30分,应急通信小分队平安抵达红光乡。

  没顾上休息,应急通信小分队队员张洪亮立刻架设天线,调通了设备,并将带有奥运标识的中国网通旗帜插在了红光乡的土地上。红光乡范尚林乡长即刻拨通了青川县抗震指挥部的电话,顿时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至此,红光乡这个拥有5000人口、与外界失去联系长达六天的“通信孤岛”终于用中国网通的通信设备架起了传递信息桥梁。闻讯赶来的当地群众立刻排起了长龙,给亲人拨打电话报平安。

  冒死保护卫星电话

  夜间22时,已经忙碌一天的张洪亮,才得以腾出手来搭帐篷、吃晚饭。在红光乡几分钟就会出现一次余震,那里的人们对五级以下的余震已经木然。帐篷外漆黑一片,只有风声、雨声和不时传来的隆隆余震声。帐篷内,张洪亮孤独地守护在卫星通信设备旁,虽然已是疲惫不堪,但是仍然无法入眠。深夜11时,帐篷开始剧烈摇晃,大地发出巨大的响声,又一次6级余震开始了。张洪亮毫不犹豫地拎起海事卫星电话,冲出帐篷,随着避难人流,深一脚、浅一脚地进入相对安全的地带。这一天,张洪亮一夜无眠。

  红光乡政府,地处高山深处,红石河从这里经过。在红石河的上游有一座堤坝,2006年曾决口将红光乡淹没,现在的堤坝是2007年红光乡出资7000万元新建的。目前由于频发的地震、山体滑坡对堤坝造成严重破坏,上游连降暴雨,红光乡已经岌岌可危,除留下少数政府人员看守外,绝大多数灾民已开始撤离。18日上午,范乡长找到了张洪亮,说明险情,劝说张洪亮马上离开红光乡。在范乡长用海事卫星电话向上级做完最后一次汇报后,张洪亮怀着极为复杂的心情,离开了一生一世都不能忘怀的红光乡,返回大本营。

  目前,黑龙江网通抗震应急通信小分队还有2名队员在重灾区青川县关庄镇驻守,6人在成都,19人在广元市负责通信设备的保养。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