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奶价波动风险谁担 基地与企业链条关系待建立
2008-05-22 15:38:17 来源:东北网-农村报  作者:郝丽梅 王晓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奶牛养殖户王旭辉对记者说:“有人建议我卖牛,这么好的牛,我是真舍不得卖啊!”

  东北网5月22日讯 养牛户奶价突降,我们快顶不住了

  肇州县兴城镇德宣村养牛专业户王旭辉近日来非常苦恼。4月24日,每天都从县里来他家收奶的固定收奶户匡庆三突然告诉他,从4月1日开始,奶价由之前的每公斤2.3元降到2元。这段时间县里的4个收奶户,都是按这个价收的。

  王旭辉告诉记者:“4月份共交售鲜奶3399.5公斤,按这个价只卖了6799元,比上个月少收入了1019.85元。我养了19头牛,每月不算家里的生活和雇工等各种费用支出,光喂养牛的饲料费用就得6000多元,如果按这个价格卖奶,收不抵支。要是这样持续下去,我快挺不住了。”

  收奶户厂家调价,不降价我们赔不起

  记者在肇州县找到三位收奶户——匡庆三、滕永国和王永辉,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本地企业“吃不了”,收上来的奶都是送到肇东、大庆等地的几个大型乳品厂,进入夏季,几家乳品厂对散户交售鲜奶的质量加大检测力度,他们这种用奶槽车“转圈收”的传统收奶方式,根本保证不了鲜奶的质量。

  滕永国拿出5月1日交往大庆乳品厂的鲜奶验收单,上面写有“第一罐,每公斤2.38元,第二罐,每公斤2.18元”。他说每天收的奶,要运回来制冷处理,第二天再运往乳品厂,粗算一下,收奶成本大约每公斤增加0.2元,如果按原来的每公斤2.3元价格收奶,去掉成本,每公斤赔0.12元。其他两位收奶户反映,卖给别的乳品厂的价格,和这也差不多。没办法,几个人商量了一下,本着既保护养牛户的利益又尽量少赔点的原则,定出了现在的价格,否则可能比这个价格还要低。

  据了解,每到夏季, “散户”向乳品企业交售鲜奶的价格都会出现“下调”。记者了解到,实际上并不是厂家调价,而是通过“转圈收”的鲜奶质量难有保证——一是气味上,奶香味变淡,“牛圏味”变浓。二是几项指标下滑,都是农户饲养环境、挤奶方式落后和气温升高惹的“祸”。

  另据记者了解,通过集中榨乳的方式获取的奶(俗称“站奶”)的价格并没出现下调,可当地因为养殖规模小而不能实现集中榨乳。

  龙头企业日处理量只达到既定的1/4

  前些年,肇州县招商引资来了“摇篮乳业”,建起日处理百吨鲜奶能力的“牛经济”龙头企业。2006年,该厂日处理300吨鲜奶的二期工程也开工了。乳品龙头企业的兴建,促进了奶牛业的发展。到去年底,全县奶牛存栏已达到2.7万头。可到目前为止,乳品企业的二期工程不但没有建成,鲜奶的日加工量也只维持在25吨左右,致使全县日产的200多吨鲜奶无处“消化”,只能由收奶户运到外地,其中的损失不言而喻。

  “摇篮乳业”总经理房启波说,“摇篮”因资金周转问题一直不能达产,企业也在想办法。

  相关部门一定要避免奶贱伤农

  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县里也很着急,已经几次召集相关部门开会商量办法。

  县畜牧局局长王波说:“目前政府要做的是,第一,尽快组织并完善价格调节委员会的职能和功能,合理测算奶牛饲养成本,避免奶贱伤农。第二,协调督促龙头企业尽快达产达效,所产鲜奶尽可能‘自已吃掉’,合理分配鲜奶交易中的利益分配。第三,立即加强奶源收购市场监管力度,对有欺行霸市、恶意垄断等行为的收奶户坚决淘汰。第四,加强对奶牛养殖户良种良法养殖技术的培训,增加规模养殖比例。”

  省奶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和平认为,从全省看,鲜奶价格确实有下降的趋势,原因是乳品企业要降低经营成本,单方面下调了收购价格;奶产品的销售旺季已过,企业生产量有所下降,鲜奶生产旺季的到来使供求出现矛盾;随着气温变暖,鲜奶质量出现下滑也造成了价格下降。此外,饲料价格一直高位运行,这也使得饲养奶牛的比较效益出现下滑,养殖户感觉负担重。

  针对肇州县的现实情况,吴和平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县里尽快组织起原料奶交易价格协调委员会并投入工作,解决当前实际问题。二是与县内的乳品企业沟通,如果企业难以在近期达产,应尽快走出去,与境外需求奶源的企业联系,建立起基地与企业的链条发展关系,从而获得价格上的支持。三是业务部门加大指导力度,指导奶牛养殖户提高养殖水平,改变牛群结构,提高鲜奶质量,以提高经济效益。像王旭辉这样的养殖户,19头牛只有4头产乳,未成年牛比例太大。要实现科学经营,产乳牛的比例应保持在存栏牛的40%~50%以上才为合理。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