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3日讯 22日,更多的哈尔滨市民和企事业单位登记加入到“一对一帮扶”的活动中。截至发稿时,冰城首批“一对一帮扶”在哈灾区学子资金已超过50万元,将用于援助70名学子至少一年的生活费。5月27日(下周二),“我帮灾区学子渡难关———一对一帮扶”行动将举行爱心对接仪式。
处逆境而不退缩,遇灾难而更坚韧。在哈就读的灾区学子中的许多人,是四川贫困山区走出来的孩子,艰苦的生活塑造了他们勤奋刻苦的精神品质,鞭策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每个人微薄的力量是一滴水,但最终定能汇成爱的海洋。冰城人的爱心行动将帮助学子们坚持不懈地完成学业,不负远方灾区父母的深情守望。
川籍学子多自强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黑龙江省每年都从四川招收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哈尔滨医科大学学工部杨部长告诉记者,“我们学校每年都会招二十多名四川学生,这些川籍学生很多来自贫困山区,很要强,真的很为父母争气。”哈医大的四川籍学生都是一表统招的,分数在重点分数线以上。他们中的一些贫困学子每月生活费只有三四百元,这是他们的父母靠体力劳动所能尽到的最大限度的能力。
而据来自哈尔滨市各高校的信息,在哈各高校此次提供的川籍受灾学子名单中的学生,都是家里房屋严重被毁、亲人伤亡的最贫困学生。他们的未来,维系着父母、乃至一个受灾家庭的希望。
助学成才最有益
“我的力量像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但我愿意是这滴水,因为众多的水滴可以汇成大海。”市民金女士激动地说,这些家里受灾的孩子如果能够在我们冰城人的帮助下成才,那将是对社会最有益的事。金女士表示,只要自己的生活没有问题,就一定要资助一名素质高的学子成才,孩子有出息了,他们的家乡也会更有希望。
昨天,很多像金女士这样的热心市民和爱心企业纷纷致电本报,加盟“一对一帮扶”行动。最令人感动的是一位残疾人士,月薪仅600元的他让母亲打来电话,强烈要求资助一名受灾学子。
50万帮70名震区娃
“处境最困难的学生,我来帮!”连日来,不知有多少这样的普通市民和企事业单位打来电话,提出这样的“附带条件”。目前,已有几十位市民及企事业单位登记,决定资助我们身边的震区学生。
为了让我们身边的震区学生尽早在帮扶行动中受益,主办单位决定,于5月27日举办爱心市民、企事业单位和帮扶学子对接见面会,用爱心人士和企业捐助的首批“一对一帮扶”资金50余万元,帮助70名在哈的灾区学子解决至少一年的生活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