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延伸公共文化服务 哈尔滨市图书馆由静止到活跃
2008-06-03 09:13:5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马智博 戚泥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3日讯 哈尔滨市民王欣几天前在单位附近的市图书馆借了一本抗震防灾的书,3天后又在家门口的斯大林社区分馆把书还了。这样的社区分馆在哈市已有10家,它们是哈尔滨市图书馆的一次次自我“复制”。该市通过实施图书馆总分馆办馆模式,实行图书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通借通还,服务互动,使一座市级图书馆由“静止”到活跃,遍地生根开花,为群众铺就了一张获取信息、知识、财富的网络,把束之高阁的图书再次送回到人们身边,百姓真正分享了公共文化资源。

  近年来随着哈尔滨市人口、城区范围的日益扩大,平均57万人有1座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已经无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读书需求。家住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北社区的居民孙祺是个“书迷”,上大学时他就经常“泡”在图书馆里看书、学习。大学毕业后,由于图书馆离家较远,坐公交车来回往返就需要2个小时,十分不方便,孙祺索性放弃到图书馆看书。据调查显示,哈市市区内三分之二的读者每次去图书馆借阅图书至少花费2个小时。很多区级图书馆由于图书更新慢、配套服务跟不上,基本处于“半关门”状态。为数不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点,使空间距离逐渐成为了市民进入图书馆的“门槛”。

  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作用,把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形成体系,让市民平等享受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同时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哈市提出总分馆办馆模式,确定了优先发展社区图书馆和基层图书馆的思路。在管理体制上,市馆对区馆由原来的业务指导变为业务领导;在资金投入上,市、区比例为6:4或7:3;市馆负责图书管理,区馆负责报刊管理。分布上,以市图书馆为核心,按照哈尔滨市人口分布、城市发展规划及图书服务半径的要求,形成区域中心分馆、区馆、社区分馆三级服务体系,实行一体化管理,通借通还,资源共享,服务互动。

  因地制宜的办馆思路,使得总分馆制得以迅速实现。利用社区办事处场地建馆,不仅减少财政开支,而且能够更好的方便群众。但社区图书馆是一个新概念,社区干部担心其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而且还要免费提供场地,开始并不情愿。但随着哈市首个社区图书馆——斯大林社区分馆的开馆,其他社区的干部看到了给群众带来的益处,不但主动提供场地,还免除水电费用。一年多时间里,省、市先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支持分馆建设。哈市整合原有的区级图书馆,先后在道里、香坊、阿城、南岗建立了10个藏书新、设备新、借阅一体化的规范化社区图书馆。每个分馆备有阅览座位30个、藏书4000余册、期刊48种、报纸25种,2台电脑、定期更新图书资源,365天向社区居民免费提供借阅服务,完全实现了总分馆通借通还服务,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据介绍,10家社区图书馆目前已借阅图书8万余册,接待读者5万余人次。社区图书馆建设,也从最初四处选址建馆,到现在社区主动找哈尔滨市图书馆要求建馆。预计今年底,哈市的社区图书馆将再增加10座。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