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抗震救灾事迹报告会举行 凝聚每份爱就是中国力量
2008-06-17 15:16:0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坤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报告会感人至深。

  报告会现场。记者杜怀宇摄

  东北网6月17日讯 16日上午,哈尔滨市和平会堂。

  前台两侧的屏幕上,一幕幕抗震救灾感人照片无声地翻动,拨动着每一位聆听者的心房,震惊、震撼、振奋;观看,抹泪,鼓掌……一个月来,人们无数次地被惨烈的灾难和艰难的救援所打动。今天,在雄壮有力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曲声中,伴着观众们有节奏的掌声,龙江人为他们心中的抗震英雄们献上了一束束鲜花。

  “在拼命抢救孩子的那几天,爱变得如此具体,我们义无反顾。”这是一个震中教师的宣言。报告团成员、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小学教师董雪峰,在这场天灾中失去了11岁的儿子,可是他将悲痛化为了力量,和同事们救出了几十个被困孩子。

  这一刻,他想到的是岗位与责任。

  “看着那么多伤病员,谁会想着把药留给自己?”这是一个救灾医疗队员的回答。他已经奋战了十几个日夜,最后累得高烧39度,一天拉了十几次肚子,而自己却无药可医。

  这一刻,他想到的是骨肉与同胞。

  “老百姓的求救声就是主攻方向,哪里有幸存者就往哪里冲。”这是一名军人的命令。转移的过程中,余震来临,战士们几乎同时转过身来,把老人挡在身下,任凭飞落的碎石砸在了自己的身上。

  这一刻,他们想到的是生命高于一切。

  “儿子、二姐、岳父等20多位亲人的遗体至今没有一个找到,我一直没有办法抽身,因为灾民需要我。”这是一位民政局长的辛酸。报告团成员、北川县民政局长王洪发,妻子在长时间的怨恨和悲痛后,终于回了一条“让他保重”的短信。

  这一刻,他想到的是舍了小家只为大家。

  “我是党员,村里遭了难,我能不管吗?”这是一位武装干部的选择。地震发生时,报告团成员、甘肃陇南徽县嘉陵镇人武部部长田宇就这样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家门。一面是随时都有危险的乡亲,一面是等待下葬的奶奶,他选择了抓紧时间撤离群众。

  这一刻,他想到的是精忠报国。

  “与其让我71岁死在病床上,不如让我31岁牺牲在抢救伤员的战场上。”这是第三军医大学救灾医疗队员的请战宣言。作为第一支到达灾区的医疗队,第一支到达汶川、映秀的医疗队,第三军医大学力求在治疗的黄金时段,保住一个人的美好人生。

  这一刻,他们想到的是军人的神圣职责。

  英模们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激励着龙江儿女的心,报告会结束后,大家仍然久久不愿离去。靠近点,再靠得近一点,交换心灵,互诉衷肠,感受抗震英模们每一份无私大爱的背后,就是中国人手挽手筑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国。

  省直机关纪工委副书记高士鹏说,报告会生动感人,在这场抗震救灾的过程中,体现了党的力量、人民的力量、部队的力量、整个人性伟大的力量,更加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和工作热情。这次地震灾害带给我们两个思考: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人的和谐。我们也因此学会要善待自然,善待他人。

  今年只有19岁的朱姝是省军区直属队通讯站战士。她说,灾难让人心痛,但是我们会更加团结,更加懂爱。相信困难终究能够过去,我们一定能够重建美好家园。

  哈尔滨理工大学大一学生陈书翰说,这次地震让我思索调整人生准则——从身边小事做起,在能够影响的范围内影响别人,更多地去体验生活,不空谈。大学生孙葳说,虽然没有和家人商量,但是我决定从这一刻起,加倍努力学习,将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贫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希望自己学业有成时,能够为四川重建尽一份力。

  第三军医大学政委高福锁在报告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我们的医疗队还在理县等地投入医疗、防疫等方面的工作,下一步,我们将在汶川、理县以及映秀各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我们要把对灾区人民的关心落实在行动中。

  走出报告会的会场,楼外面艳阳高照。炙热的阳光如同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火种在熊熊燃烧,它在我的心里烙下一个团结自强的中国印。

责任编辑:孙岚

【专题】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