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致富路上党旗红——记中共克山县西河镇委员会
2008-07-04 10:18:2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坤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4日讯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5岁。

  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战功”显赫:2007年,全镇总收入达到1.12亿元,比2006年增长31%;农民人均纯收入5390元,比2006年增长33.6%。全县15个乡镇综合考评排名第一。

  数字也许枯燥,但当你走进克山县西河镇,就会从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中,从老百姓的笑颜和满意声中,感受到镇党委一班人强劲的魅力。

  “合”力迸发思路一变天地宽

  勇于创新、善于谋事的西河镇党委一班人孜孜以求“合”裂变。而事实证明,机构整合、人员整合带来了勃勃生机。

  首先是从“根”上抓起。将乡镇原有的“三办五中心”整合为“三大办”,即平安办、经济办和服务办,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政府的职能也实现由“管事型”向“服务型”转变。

  其次是实现“瘦身”。改革前镇里副科级以上领导9人,改革后为5人;改革前行政和事业编制60人,改革后44人。每年仅镇干部工资便可节约24万多元,减少办公经费3万余元。

  改革最大受益者是农民群众。如今他们到乡镇办事,一眼就能看出归谁管,该找谁,而且到哪个办也不会遇到“空城计”和“暗箱操作”。“三大办”相互比着干,各显其能,工作有了起色。

  去年以来,全镇信访案件、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0%、15%和25%,全年无进京上省去市集体访。全镇招商引资项目达12项,农村民营企业发展到157户,引资额达到1400万元。通过科技培训、致富信息提供、畜牧防疫改良等服务,加快了农民致富增收步伐,仅全镇服务办加强劳动力转移工作一项,就使9200名农民受益。

  “群雁”高歌强强联合谱新曲

  让农民富裕起来,是做好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镇党委在解决农民增收方面,充分发挥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实施“能人”战略,创建由1020个能人组成的农副产品经销、畜牧养殖、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建筑施工、马铃薯种植、个体工商业、苗木栽培、蔬菜大棚、种子繁育等10个“能人联合体”, “能人联合体”中的农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就占到了7成。

  通过发展能人经济,镇党委把全镇各类能人进行强强联合,引领农民“换脑袋、装口袋”,培养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对路的致富项目。农副产品经销能人联合体会长翟殿军,通过联合体的信息共享,与河北省等地客商建立了业务来往,在克山、北安农场等地建立了18个收购网点,年经销大豆达3万吨,全镇有这样的大户7个,经销大豆达8万吨,纯收入320万元,同时拉动了运输业劳动力转移。

  转变职能,健全服务体系,是西河镇党委探索富民之路的成功实践。他们在全县首创了外出务工人员和土地流转信托服务体系。到目前为止,全镇共拆扒没有使用价值的房屋420座,复垦土地450亩,农民增收可达13.5万元。组建家庭农庄9个,仅保胜村“王俊义”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就达6000亩,土地收入和机械作业收入可实现100多万元。

  真情为民百姓心中铸丰碑

  按照县委制定的“五个好”党员干部创建标准,西河镇党委印发了《民情日记》,建立了镇、村两级干部进村入户了解民情工作机制。全镇农民党员和群众结帮扶对子420对,为农户解决难题120余件。

  富脑袋要办学堂。西河镇党委在镇里成立了农民大学,开设了农村党建、政策法规、人口与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科学种植、畜牧养殖、市场营销、医疗保健、劳动技能、平安建设等10余门课程。农民大学不收费用,农民要学什么就教什么,既可以在学校授课,也可以在田间地头实际操作和博览。农民王银巨在该校“充电”后,2006年获“东北三省农博会擂台赛”大豆种植技术一等奖,马志国2007年出栏育肥猪600头,种植大豆2000亩,年获效益超百万。全镇共创建学习型家庭3500户。

  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西河镇形成三级文化活动网络。目前,全镇有综合活动室9个,镇、村演出队12个,文化中心户212个,农户书屋3500个。每到农闲时节,村民们扭起秧歌、跳起健身舞,用锣鼓、唢呐和欢快的歌声来表达心中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