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机器人专家——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刘宏
2008-07-14 13:54:24 来源:东北网  作者:顾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编者按从7月5日起,本网陆续推出在哈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先进事迹。他们刻苦钻研或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或推动了学科建设,或在产学研上取得了突破。他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黑龙江省各方面人才的精神面貌。希望各类人才从中汲取力量,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走在科技最前沿——记工程大学理学院院长苑立波

     东北林大博导王传宽教授:累是对自己的考验

     "南雁北飞"栖沃土——记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吴效科博士

     只求做到学有所长——记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李文滨

    护旗远行——记黑龙江大学校长助理王铭玉

    士志于道——记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辛嘉英

    播撒学术阳光——记哈尔滨师范大学冯仲科教授

  东北网7月14日讯 题:机器人专家——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刘宏

  记者 顾硕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刘宏教授

  刘宏,工学博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现任中德空间机器人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

  说刘宏是机器人专家一点都不过分。因为刘宏在机器人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足以证明这一切。童年时的梦想在辛勤的耕耘中成为现实,这是对他默默付出的最好回报。

  刘宏1982年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机械设计专业,对所学专业的热爱使刘宏显得与众不同,他常常一个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实验室成为了他的最爱,刘宏对学业的刻苦执着精神让教师和同学们钦佩。


  搞科研要耐得住寂寞

  "科研是一种乐趣,是一种责任,搞科研要耐得住寂寞。”教育部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刘宏教授对科学研究有着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理念。

  长期以来,刘宏从事智能机器人末端操作系统的研究工作,作为主要人员参加过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的研究项目。从1987年到1991年完成了“具有多种触觉功能的灵巧手及控制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宏微操作器系统的理论,即用宏操作器去实现大范围、粗精度、高速度、粗定位的运动,用机器人末端的微操作器去实现精密的、有感觉的微细操作。该项目在1990年底经过国家“863”专家组的验收。该课题获国家技术司授予的集体二等奖,这项研究对提高现有机器人系统的整体定位精度和感知操作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自1991年以来,刘宏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被国家教委公派前往德国宇航中心机器人及系统动力学研究所学习并工作。1991年到1999年,在德国宇航中心机器人及系统动力学研究所,刘宏主持研制成功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复杂、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多传感器多关节四手指机器人手。首次提出了基于关节扭矩的在手指尖任意直角坐标系的不同坐标上具有可编程阻抗参数的概念,这一概念是实现仿人手稳定抓握的关键。

  机器人团队协作攻关

  走进机器人研究所,立刻会感受到一种科研的魅力,一种蓬勃的生机,一种创新的氛围。

  刘宏带领的“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技术”团队不仅创造了和谐、民主、团结、富有凝聚力的小环境,更为年轻教育创造良好的学术发展大环境,建立了学术骨干梯队稳定的必要条件,既在教学和科研的工作中提升了他们的骨干作用,又鼓励并大胆提拔年轻教师参与团队中的管理工作,锻炼年轻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调动年轻教师参与团队建设的积极性。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技术”团队在对人才的管理方面大胆进行了创新。采用一个团队带一批学生的模式,这批学生能学到多个导师的知识,体现了学科的交叉,用梯队来指导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不掉队。

  团队还结合学科的特点,吸收不同学科的优秀研究生,形成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格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学科交叉,人才互补的良好局面,而良好的学科环境又进一步地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

  “没有事业,就没有工作的热情。团结一批人,最重要的核心是有事干、有兴趣、有前途,让有才能的人有用武之地。”

  科研成果

  刘宏撒下了辛勤的种子,默默地耕耘着,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8年获得中国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个人二等奖,同年获中国航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1997年和1999年三年均获得德国宇航中心科研成就奖;1999年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

  发表学术论文共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申请并受理中国发明专利38项,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2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德国发明专利3项。

  “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是刘宏一贯的工作作风。他坚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辛勤的工作中收获的果实才是最美的。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