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哈埠老技工南方高薪带徒 技术流失导致优势丧失
2008-07-21 09:28:45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耿 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1日讯 一年前,退休老技工宋师傅被广东佛山一家民企以“月薪4000,宿舍两室一厅,可供家属食宿”的优厚待遇聘去带徒弟,一年之后,徒弟带出来了,宋师傅却被这家企业以各种理由辞退。

  “高薪聘人原来是为偷学技艺”,记者近日从哈市人力资源市场了解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技术精湛的“机械加工”等工种的老技工已成了哈尔滨的一块金字招牌,两年内南方一些企业已重金聘走400余位顶尖技工,可聘用期限大都只有1年。“技术流失的背后,是优势的丧失”,有关专家呼吁,哈市正处于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上升期,机械加工等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升级急需人力资源保障,保护优势资源迫在眉睫。

  高薪聘人实为偷艺

  据市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力输出工作的刘滨生介绍,60岁的孙师傅是哈电机厂一位老机械加工工人,2006年被广东东莞一家民营企业聘用,月薪4000元,宿舍两室一厅,家属可以同住,食宿费用由企业负担。优厚的待遇让孙师傅对企业感激万分。上岗后,孙师傅使出了一生绝活,对于身边的几个学徒也是倾囊传授,其中一位学徒是企业老板的亲属,孙师傅对他更是格外用心。1年后,几位徒工相继成了技术骨干。老板对孙师傅的态度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渐渐地,孙师傅明白了,该企业高薪聘请自己只是为了偷学自己的技艺,自己的技艺被拿走了,自己也该离开了。

  刘滨生表示,类似的现象很普遍,许多来自广东、浙江、福建的一些企业在哈高薪招聘技艺精湛的老工人,但聘用期限往往只有1年。对方掌握了我们的技艺后,对哈市相关人才需求锐减。从2006年至今的两年内,南方对于对哈尔滨市老技工的需求已锐减八成,

  本地缺口每年近万

  据哈尔滨蓝领学院陈院长介绍,据初步统计,仅高技能机械加工人才一项,哈尔滨市每个季度的需求量就达3000人左右,一年下来缺口近万人。但为什么众多人才纷纷南飞呢?刘滨生说,工资差距太大。同南方相比,哈尔滨市民企发展相对落后,而老工人的数量又多,失业或退休的老机械加工工人通常只能找到月薪在1000元左右的工作,很多人干的就是学徒的工作,还时常没有休息日。

  而对于那些在南方找到工作的老工人来说,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为了保住高薪的工作,不遗余力,在短时间内技艺被掏空,最后只能选择离开。

  技工资源亟待利用

  “从市场经济角度讲,人才流动是正常现象。但从地区发展角度讲,人才以及技艺的流失令人担忧”,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田宝强对此忧心忡忡。他说,同南方一些城市相比,哈市的一些大型国企的优势地位仍然十分明显,而哈尔滨市的民营企业在总体上还处于初创阶段,他们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南方的许多民营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积累大量资金,逐步摆脱了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多,企业正处于升级换代的关键阶段,哈埠老工人的加盟无疑如虎添翼,几十年来在许多技术领域存在的差距在1年内便不复存在。继而,南方企业会与我们的企业在各个层面上展开竞争。

  有关专家建议,从个人发展角度讲,南飞的老工人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在签订合同时延长用工时间,带徒弟时应该主动要求企业另外支付报酬等。从地区发展讲,老工人在生产实践中掌握了大量经验,这些经验正是哈尔滨市技工学校以及一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们所缺少的。可以让这些老工人深入哈尔滨市教学第一线,二者结合无疑是一条双赢之路。另外,国外的一些企业往往将退休老工人组织起来成立研究部门,为企业技术攻关、产品改造提供指导,这同样值得我们借鉴。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