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4日讯 肇东市五里明镇是我省万亩吨粮田高产示范区,这里的玉米长势格外喜人,绿油油、壮实实,比其它地块的高出半米多,农业科技人员说,今年光照和水都充足,一亩地打1000公斤玉米,没问题。
把钱用在农业基础设施刀刃上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制约肇东粮食高产的关键。今年,在省农业开发办的支持下,肇东整合各类财政支农资金,用在灌溉、农机这些“刀刃”上,开展粮食高产攻关探索。
加速抗旱水源工程建设。鼓励个人打井、股份打井、联合打井,今年新打抗旱水源井361眼,全市机电井保有量达到了6600眼,单井覆盖面积下降到420亩;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80万亩,苗期灌溉面积发展到200万亩。
兴办农机作业股份合作社。通过农机合作社补贴、农机具补贴和村集体、农民、大户自筹资金等途径,共筹集资金590万元,今年新组建3个农机作业合作社,新增80马力农机具11台(套),全市大型农机具作业合作社已达到21个,农机具总量达到3.8万台(套),其中大型农机具739台(套),全市深松耕暄面积达到了100万亩以上。
肇东市农业开发办主任杨锡迎说,肇东玉米万亩吨粮田,省市等农业开发部门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省农业开发办投入200万元,市、镇自筹资金290万元,新上25眼深水井、20套喷灌设备、一台套大型农机,新修白色路1.5公里、红砖路5公里、改造残次林37.5亩。
科技让农民尝了一回“鲜”
科技给农业带来神奇。以前,植株间距用锄头量,现在是严格按照6~8厘米间距;以前一亩地能种植玉米2800株左右,现在是4500株,和以前比增加了近一倍;以前,化肥、农肥“可劲造”,现在是测土配方施肥,多一点都浪费。
从耕到种,农民邹继清一直跟着技术人员学习的现代栽种模式,也让他大开眼界。
肇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邢东光说,现在玉米吨田项目区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总结出“40字栽培模式”——“选用良种、测土配方、深松整地、小垄密植、包衣滤水、机械播种、节水灌溉、化学防控、防螟促熟、早种晚收”。现在项目区的336户都进行了培训,每个农户都有一到两名高产技术明白人。
在全力推广玉米吨粮田栽培模式的同时,这个市还推广了超级稻栽培模式,特色经济作物棚室化、立体化、反季节栽培模式,并着力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整村推进村屯绿化,工程造林面积达到6000亩;加快实施沃土工程,亩施农肥在2.3立方米以上;推广秸秆根茬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发展到300万亩。
防灾减灾常抓不懈
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夺取今年粮食大丰收,这个市在粮食生产上紧紧盯住防灾减灾,加强了农业灾害监测和防治体系建设,把病虫害防治、防洪除涝和抵御其它灾害作为重点,确保农业灾害及时准确预报和防治。
对稻瘟病、水稻二化螟、玉米大小斑病、顶腐病、大豆叶部病害等病虫害,搞好预测预报,确保不成灾。同时,重点做好暴雨、冰雹突发自然灾害和局地洪涝灾害防控准备。
为放大经验,加速形成高产高效、规范完善的农业生产模式,肇东市利用现在到秋收前的有利时机,组织开展田间博览活动,提高干部群众科技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使万亩吨粮田的栽培模式得到广泛推广。省农业开发办还将加大对肇东农业高产攻关的扶持力度,明年将在此建设4万亩吨粮田项目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