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李鹏:真情融化冰雪 责任诠释忠诚
2008-08-05 14:52:06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李鹏,黑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副经理。

  我报告的题目是:真情融化冰雪责任诠释忠诚。

  2008年年初,一场50年未遇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从南到北,侵袭了大半个中国。电网作为祖国强劲能源的大动脉,在这场灾害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多条线路跳闸、倒塔、断线。

  冰雪给南方地区带来的严重灾害,时时牵动着我们黑龙江送变电工程公司全体员工的心。2月14日,当接到省电力公司下达的赴湖南抗冰抢险命令后,我公司紧急启动抗冰抢险应急预案,15日中午,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及指挥人员在省电力公司党组书记杨俊文和我公司经理于乃春的带领下迅速进入抢险现场。随后的48小时,共调用23台大型机械以及其他设备、工器具3600多台,700多名抢险队员星夜兼程,疾驰三千多公里,在湖南抢险现场集结完毕。

  我们负责重建的500kV鹤云Ⅱ回送电线路,全长36.105公里,途经著名的“长株潭”三角经济区,是“长株潭”的主要电力支撑。线路瘫痪后,造成“长株潭”严重的电力缺口,给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线路沿线地形复杂,山地、沟壑、丘陵交错,交通不便。需要拆除的铁塔悬而未倒,导、地线都带着张力挂在塔上,并且铁塔受力不均衡,随时有倒塔的可能,人员无法登塔作业。根据本次线路抢修的工程量,其合理工期应该为70余天,而总指挥部给我们下达的抢修时间仅有短短的20天。

  在这种紧迫的情况下,我们号召全体参战人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负责任”的铁军作风,为确保正常供电,无论形势多么危急,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无论条件多么艰险,都要攻克一切难关,高标准履行电网建设者的责任,安全、按期、优质地完成电网抢修任务。

  抢险现场的生活条件是十分艰苦的。在帐篷里有4张简易床,床宽不足一米,长不过1.8米,而且没有取暖设备,盖着又薄又窄的被子,只能在寒冷拥挤的小床上蜷缩着勉强入睡。由于山上没有人家,没有水源,所以每天的饮用水及生活用水只能靠人力从山下背上山。然而,我们面对的不仅是艰苦的生活条件,在抢修的关键时刻,老天却像和我们故意作对一样,先是时断时续的小雨,继而转成了大雨,而且雾气也是越来越重,最严重的时候能见度只有几米,站在塔下根本看不清楚塔上的人,更别说看到导线了。随着持续的降雨,气温也急剧下降,有时一天温差十多度,而我们却没有机会下山增加衣物,阴冷的空气被风吹在身上,感觉比家乡零下二十几度的寒风还要刺骨,胶鞋也早就被雨水湿透,每个人脱下鞋都能倒出一鞋的水。雨稍停的时候,风一吹就是一阵哆嗦。冰冷的感觉透彻全身,真恨不得一直下雨,因为下雨的时候反而暖和一些。早晨只能吃快餐面,午间、晚上饭送到山上时已经凉了,想喝一口热水都变成一种奢望,雨水顺着安全帽檐流到饭盒里。一位员工笑谈:“就着雨水吃饭也是一种特别的经历”。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始终坚守在各自岗位,现场主要指挥人员每天接打电话300多次,工程管理、技术人员每天只休息4—5个小时。


 

  500千伏鹤云Ⅱ回线的63号铁塔坐落在垂直高度近300米的山顶上,不仅作业面狭小而且通往塔位仅有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周围林木比较茂密,运输塔材和工器具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采用专业运输工具条件不具备”,经过研究我们做出了最后的决定—用人扛!

  这条小路约有1000米长,其中有一段近百米的陡坡,必须手脚并用才能爬上这陡峭的高山。在搬运过程中,队员们的负重足足有一百多斤,往返一次需要2个多小时。然而,如此的艰辛却没有一个人退缩。陡峭的山坡直冲鼻翼,低矮锋利的树丛划破了脸颊,冰冷的冻雨浇透了眼帘,嘴里喘着粗气氤氲(yīn yūn)成雾,肩挑背扛中,塔材被我们一根根运到了山顶。

  孙绍英,一名年轻工程师。2月15日他首批赶到湖南湘潭。在随后的3天里,他深入现场查看线路受损情况,勘察地形研究施工方案,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尤其是2月18日这一天,他冒着料峭春寒、顶着冰冷的春雨,带领施工人员搬运抱杆、绞磨、发动机等设备,整整忙碌了一天。连累带冻,他发起了高烧,但还是忍着周身疼痛坚持工作到深夜。次日,领导和同志们发现他脸色难看,经一再追问,他才道出了实情,被强行送进医院。经医生检查确诊为重感冒、中度肺炎,若不及时治疗,病情继续恶化后果非常严重。当晚,他请求医生给他加大点滴药量。第二天,他不顾医生的劝阻,揣着医生开的口服药,重新回到了抢险现场。

  2月26日,工人潘德明接到家里的电话,得知父亲病危,他焦急万分,但为了保证如期完成抢险任务,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在铁塔基础施工现场看守了四天四夜没有下山,直到重建工作结束他才回到哈尔滨的家中,可此时老人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人世,他没有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

  朱根宝,安全监察处副处长。2月26日半夜,他得知山上的发电机出了故障,便立即带人上山维修,由于坡陡路滑,50多岁的他滑进了半山坡的土坑里,腰痛得难以忍受也没吱声,仍然坚持修好了发电机。次日,他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吃得好不好?住在哪里?身体怎么样?”他毫不犹豫地笑答:“住在宾馆,吃的不错,身体没问题!”抢险任务结束后,他回到哈尔滨经医院检查确诊为:经外伤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

  第三工程处施工队长张春生于2月15日奔赴湖南灾区。2月20日晚17时许,他的女儿过马路时,被一辆轿车刮倒,并当场昏迷!肇事车辆逃逸,好心人将她送到附近的医院抢救。事发后,张春生的妻子在病床旁陪伴着昏迷的女儿,泪水止不住的流下来!但她深知丈夫抗冰抢险工作的重要和意义。她没有告诉丈夫关于女儿遇车祸的事,也没有向单位领导及同志提起这件事,硬是没有耽误一天工作。事发第二天晚上,正是农历的正月十五,万家团圆的时刻,远在湖南的张春生队长给家里挂电话,问问家里的情况,问问她们母女二人吃没吃元宵。已经一整天滴水未进的她守在满身伤痛的女儿病床前,强忍泪水说:“我们都吃过了,你要安心工作,家里挺好的,你就放心吧!”放下电话,母女二人抱头痛哭!公司领导辗转得知此事后,去看望张春生的妻子与女儿。当问起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时,张春生的家人非常感谢组织的关怀并表示在支援灾区电网重建的关键时刻不能给组织添麻烦,希望公司不要将女儿的事告诉张春生。

  抢险现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在这个遍布高山峻岭的战场上,我们用忠诚和汗水诠释了“责任”这个沉甸甸的字眼,表现出了“冰雪肆虐不屈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铁军风采。

  3月3日晚,随着500kV鹤云Ⅱ回送电线路新架设导线上最后一个间隔棒安装完毕,提前两天完成抗冰抢险任务。在“两会”召开之际,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向灾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工程即将结束时,我们没有忘记为灾区人民送上一份龙江儿女的爱心。我们来到湖南省湘潭县响水乡中心敬老院,慰问了那里的42位老人,随后又看望了患病卧床90余岁高龄的五保户许振华,将一份份慰问品送到他们手中,同时也将龙江人民和龙江电力职工的关怀留在了他们心中。

  当离开的湖南湘潭的时候,灾区人民组织起欢送队伍为我们送行。老乡们拉着我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感谢龙江人民,感谢龙江电力,湖南人民不会忘了你们,祝你们一路平安!”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表达了灾区人民的一份心意,同时也印证了我们“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追求。

  3月3日,当我们凯旋时,省委、省政府领导亲临哈尔滨火车站迎接我们,并送上了鲜花,对我们在抗冰抢险工作中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我们被国家电网公司和省电力公司授予“功勋集体”,31名同志受到国家电网公司和省电力公司的表彰,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重建现场的临时党支部被国资委党委授予“抗冰抢险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我公司经理于乃春被授予省直工委第七届“十佳公仆”。

  来势汹汹的大雪终匿迹于无痕,光明又在凌空飞架的银线上贯通,冰雪压垮了高山上巍巍铁塔,但摧不垮龙我们的顽强斗志;大雪封住了前行的道路,却挡不住我们追赶光明的脚步。

  我们将继续发扬“拼搏自强、敢打硬仗、不畏艰险、开拓向上”的铁军精神,以百倍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为国家电网和黑龙江电网建设,为家乡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