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体育
搜 索
黑龙江省选手李艳凤:目标冲进前八
2008-08-07 16:16:15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于鸿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情同父女的张景龙和李艳凤

  东北网8月7日讯 我要飞得更高,更高更飘,似彩虹,如流星,划过鸟巢的天际,去实现奥林匹克的目标。18年前,29岁的“龙江饼王”张景龙在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上,奋力一掷,就是61.72米,荣膺冠军,被誉为“亚洲第一饼”。18年后,“亚洲第一饼”的学生、29岁的龙江姑娘李艳凤将出现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铁饼赛场上。5日晚,在北京国家体育训练局西门外的冷饮厅内,吃着冰淇淋的李艳凤对记者说,在鸟巢掷铁饼,目标就是进前八。

  强将手下无弱兵

  记者眼前的张景龙和李艳凤,活脱脱一对父女:同样的白色印着国旗的体恤和运动短裤,同样高大魁伟的身材,同样的国字脸,同样的小眼睛……张景龙身高1.90米,李艳凤1.79米,张指导体重有100公斤,艳凤也超过90公斤,站在这两位铁塔似的龙江老乡中间,记者的第一感觉是安全,第二感觉是别惹他俩,不然把我当成铁饼,扔出60多米,后果不堪设想。

  没有体育大腕的摆谱,没有娱乐明星的架子,记者与张景龙和李艳凤边吃冰淇淋边聊着家常,随意、自然,一如异地见到老乡般亲切。记者留意到,李艳凤的手很粗糙,握着不像是女人的手;没穿袜子的张景龙,脚脖子和大腿的皮肤是两个色儿,那是烈日里露天督训,阳光留下的杰作。

  在1990年举行的北京亚运会上,张景龙用响当当的成绩说话,在铁饼比赛上,登上了最高的领奖台。加上1989年11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亚洲第八届田径锦标赛上拿到的冠军,两年俩冠军,而且是大满贯,“亚洲第一饼”的称谓当之无愧。

  1995年的春天,张景龙第一次看到李艳凤,这个梳着运动头的、梗着脖子的、瘦瘦高高的姑娘让慧眼识珠的张景龙过目难忘。1998年,张景龙到国家田径队任女子铁饼专项主教练,李艳凤跟着张指导一起到了国家队。那一年,李艳凤开始崭露头角,取得了全国青年锦标赛的冠军。在张景龙的悉心指导下,第二年就在天津举行的全国田径大奖赛上掷出了63.67米的好成绩,并开始在世界田径投掷界小有名气。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李艳凤的成绩一直在稳步上升,取得的好成绩也接踵而至:2000年,全国锦标赛第二;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银牌;2002年,亚洲田径锦标赛冠军。继张景龙之后,女子的“亚洲第一饼”从此称霸亚洲,成绩也提高到64.34米。在今年参加的7次比赛中,5次的成绩超过了61米,成绩稳定,状态良好。

  “严父慈女”叙佳话

  不是记者说他俩像父女,就连食杂店看电话的也说他俩像一家人。故事发生在1999年的天津田径大奖赛之后,先是张指导到食杂店的公共电话向省里报喜,接着是李艳凤给家人打电话说成绩。等李艳凤准备交电话费时,看电话的告诉她:你爸爸已经交了。

  “我对她要求很严,技术动作必须完成,成绩指标必须达到,每堂课的内容都必须完成,脚磨出了水泡,挺着;手磨出了鲜血,忍着;我总跟她说,想要掌声,先学会牺牲。”训练场上眼里不揉沙子的张景龙,在训练方案的制定中很乐意听取民意,训练场上,李艳凤的一举一动,都被摄像机记录着,训练后看录像的时候,张景龙总愿意听听弟子对自己的评价,甚至是训练建议,然后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做出微调,强度和难度丝毫不会删减。但记者了解到的是,训练强度也并非一成不变,每当李艳凤不舒服时,张指导总会当即做出调整。

  “我们张指导的心贼细,训练场上,我的情绪一有波动,他就能看出来。有时候,趁他回身的时候想喘口气,他总会背后长眼睛一样提醒我别偷懒。他的眼睛像录像机,每次训练总结的时候,总是一处不漏地指出我的不足,有时候,想撒个谎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听着李艳凤和张指导在互相说好话,记者深深感受到了一份父女亲情。“在别的方面,我不行,在掷铁饼上,我蛮好的。”说话声音很柔的张景龙很谦恭。

  奥运将至,国人期望很高,张景龙也面临着给李艳凤减压的问题。张景龙对记者说,“李艳凤是见过世面,参加过多次世界大赛的选手,我不会和她心平气和地谈,那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我只会在训练之余,陪她喝可乐、吃冰淇淋、遛弯,甚至是给她买点儿小零食或者是奥运纪念品。”

  雅典的艳凤哭了

  “我喜欢刘若英和刘德华的歌,喜欢看成龙的电影。”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李艳凤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和张景龙一样,有的是对这份事业的坚持与不弃,付出的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甚至是折磨。

  屈指算来,张景龙在国家队的日子已经走过了10年,一年在家的时间不足4个月,其他大部分时间要在国家队度过,生活的压力都放在了住在哈尔滨的妻子身上,妻子被黑龙江省体育局评为了教练员的贤内助,张景龙却在无人处暗自神伤。李艳凤的付出也是显而易见的,快30岁了,个人问题却因没时间而一再耽搁。

  2004年8月23日22时的雅典国家体育场,是李艳凤不会忘记的地点和时刻。那一刻,她正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参加雅典奥运会,是李艳凤梦寐以求的事,可惜的是,赛前感冒的李艳凤,最终被挡在决赛的八强之外,获得第九名,其他三名被淘汰的运动员已经退场了,唯独剩下她自己,坐在赛场上泪如泉涌。雅典奥运会的记忆被浓缩成一张长2米、高30厘米的大照片,至今还是她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最大动力。

  曾险些提前退役

  命运是变幻莫测的。在雅典铩羽而归的李艳凤,2005年又受伤了,是掷铁饼的右手,而且伤得很重,这下可急坏了张景龙。医生建议手术治疗,摘除手上的周状骨,手术之后的恢复情况像天气一样难以预料。张景龙决定给李艳凤做保守治疗,他走遍了桂林、成都、北京、上海的骨科专项医院,得出的结论是:建议放弃铁饼运动,进行手术摘除治疗。此时的李艳凤,吃饭改成了左手,右手已经连湿毛巾都拧不动了,训练完全停止,处在了“退役状态”。

  老天爷在乌云后露出了笑脸,张景龙终于在云南集训的国家竞走队找到了王云坤医生。“给我一个月,治不好我就没办法了。”在王大夫的精心治疗下,一个月后,李艳凤的手能握拳了。两个月后,她的手已经大有起色,最后,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我要参加北京奥运会!”李艳凤的话,让张景龙长舒了一口气。在2007年1月20日,受伤病折磨近一年的李艳凤重新回到了训练场。每天训练5个小时,户外4个小时,室内1个小时,一堂训练课下来,李艳凤的汗水总要湿透两套运动服。没了节假日,练不好,星期日也要在训练场上;练好了,星期一才可以睡懒觉。

  说易做难,张景龙和李艳凤在国家队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目标就是奥运会女子铁饼进决赛。张景龙说,“我有个梦想,就是要参加奥运会,自己不能参加,也要当个好教练,让自己的弟子参加。每每看到艳凤抛出的铁饼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总是莫名的感动。我夺得北京亚运会冠军的时候,咱们省的领导和单位同事,去给我70岁的妈妈报喜,我妈妈就会张着嘴乐,听着人家说你家景龙真不简单,老娘的那种幸福不是金钱能够换来的。黑土地培养了我,养育了李艳凤,我们就是要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上,全力争取好成绩,给家乡人带去胜利的喜悦。”

  男子“亚洲第一饼”培养了女子“亚洲第一饼”,而且都是咱黑龙江人,仅这一点,在奥运会期间,就足以让父老乡亲自豪,如果还能有突破,那就是像过年放鞭炮的喜事了。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