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4日讯 今天出版的《黑龙江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全文如下:
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科学选人用人,是党中央的一贯要求,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关注焦点和迫切愿望。近年来,我们坚持正确导向,把握关键环节,不断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为全市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突出思想教育这个前提,着力解决在选人用人上存在的政治意识不强、不按规矩办事、把关不严格等问题,夯实选人用人工作的思想政治基础
产生用人上不正之风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些地方个别党委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思想政治意识不强。有的过度干预干部工作,甚至搞个人说了算;有的过早表露个人态度,使一些人为了迎合领导想法而违规操作。为此,我们把选人用人工作放在“千秋大业在用人”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切实强化班子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带头贯彻执行选人用人政策的能力和自觉性。
一是强化专题培训。坚持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作为党校主体班次和各级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对新进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及时进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法规的专题教育培训;二是加强教育指导。对党委主要领导和组织部门负责人重点加强工作指导,特别是对新任职的干部,市委领导和组织部门负责同志都要与他们谈话,明确提出学习贯彻党的干部工作法规和执行组织人事纪律的各项要求和规定,打好预防针,提高免疫力;三是严格选用程序。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突出制度建设这个根本,着力解决在选人用人上存在的制度不健全、选拔视野不宽、精准度不高等问题,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工作的科学民主决策水平
为了进一步扩大民主,在更宽更广的范围比较人选,保证选准人、选好人,我们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法规制度的基础上,针对鸡西实际积极创新工作运行方式方法。
一是探索新型选用制度。在全省率先研究制定了涵盖全市各领导岗位的《领导职位说明书》制度,建立了干部管理数字化中心平台,构建了三个干部信息统筹体系,实施了四个配套选用机制,初步建立了“因事设岗、按岗择人、以责定评、以评定用”的干部选用机制;二是创新推荐提名方式。在选人用人过程中,一把手坚持做到末位提议、末位提名、末位表态、末位表决。近年来,先后公推公选县处级党政正职领导干部38名;三是建立竞争择优机制。2007年,针对鸡西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对专业型领导人才需求的实际,面向全省公开选拔了10名煤炭系统副处级领导干部,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为避免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高分低能”现象,在笔试、面试的基础上,在考察过程中增加了现场调研环节。重点考察干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了公开选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准确性。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突出监督管理这个关键,着力解决在选人用人上存在的透明度不高、管理不到位、监督落实难等问题,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工作的监管效能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一方面要提升选用干部工作质量,做到严格标准和程序选人、选高标准的人,另一方面还要在强化管理和监督上下功夫,保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
一是推进干部考核管理科学化。全面推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制度,坚持做到一年一考核、一年一述职、一年一测评,及时掌握了班子和干部的现状;二是推进党政领导干部监督制度化。制定出台了《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履行选人用人、人事编制及经济责任审核监督暂行办法》;三是推进干部选用工作监督规范化。进一步完善了任前公示制和信息交流制度。制定下发了《鸡西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惩处制度,对反映用人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和单位进行重点抽查。
(中共鸡西市委书记邱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