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齐齐哈尔创建生态文明村显成效 将建农民文化广场
2008-09-24 12:17:27 来源:东北网  作者:朱丹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甘南十四村已建成花园式别墅136栋

  东北网9月24日讯 (记者 朱丹钰) “明年我们要在这里新建一个2000平方米的农民文化广场!”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乡查罕诺村党总支书记王国祥指着村西一片空地大声的说,65岁的他说到这里仍显得意气风发。

  走进查罕诺村,你不会看到传统农村脏乱差的旧貌,一切都整齐划一,全村所有道路都已硬化完毕,住房砖瓦化率达到100%,一片片天蓝色房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熟悉查罕诺村的人都知道,过去的查罕诺村通乡路、村内路都是砂石路,到了雨雪季节,公共汽车都不愿意往返,村民出行极其不便,为此,村里下大力气先后修建硬化路面30余公里。为鼓励村民加快住房改造,提高村民生活质量,,2007年村里补贴60万元为20户新建房屋、28户翻建房屋的村民免费提供了屋顶彩钢、塑窗等建筑材料,引导农民建房向节能化、美观化、实用化方面发展。


  查罕诺村居民住房

   路通了,景美了

  早在2003年,齐齐哈尔市就在全省率先开始农村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探索,提出了以创建生态文明村统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先后组织开展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文明村”、“应绿博、净家园暨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等系列活动,以综合整治村容村貌和净化、绿化、美化建设为突破口,提出“三个五”活动,即柴粪要出村、厕所要干净、禽畜要圈养、庭院要整洁、道路要平整为主要内容的“五要”活动;以党的政策进家、先进文化进家、致富技术进家、致富信息进家、文明卫生习惯进家为主要内容的“五进”活动;以改路、改水、改灶、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五改”活动,全市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在治脏治乱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生态文明村建设。

  “2006年以前,我们乡没有一条白色路面,全部是砂石路,一年仅维修的费用将近100万元,现在全乡通村路全部实现硬化,虽然花了960万元,但以公路寿命为三十年计算,我们实际节省了2000万元。”算起公路建设的效益帐,该乡副乡长陆海军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全市2007年村基础设施建设共计投入资金1.69亿元,小城镇道路内硬化铺装102.31公里,道路硬化率达到26.3%;村镇自来水新增受益人口5.6万人,自来水受益总人口达到124.95万人;共植树150万株,栽花、种草、植绿篱35万平方米;修建厕所204座,共有15620个柴草垛出村,292个行政村实现了村内无柴草垛,村镇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截止目前,这个市共建设了过渡型、普及型、示范型生态文明村410个,重点推进14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示范型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建设了25个生态文明样板村,评选出“十佳样板村”。


村民生活条件得到巨大改观


  提升村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

  文明新村的建设不只停留在村容村貌的整洁上,齐齐哈尔市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会,组织灯会、文艺演出等活动,根据时代特点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让农民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各个文明村样板纷纷制定适合自身的各种规定制度约束村民,让文明行为逐渐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行为规范。

  村民葛星是从镇里嫁到兴十四村的新媳妇,刚嫁来时,村里组织村民学习文明礼仪和各种文化知识,并强调村民必须按照村里的村规民约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一不偷二不抢,你管我干啥?”初到兴十四村的葛星十分不习惯村里的各种规定。经过多次的培训,葛星已经完全适应了村里的文明要求,提高了个人的素质,现在每次回娘家还要规范家里人的不文明行为。

  查罕诺村从1987年即开始每年1月6日举行村民大会,并已形成惯例,20多年来雷打不动。每次村民大会都要通过村里重要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村内新一年的工作计划,多年来已经累积村规民约11项65条。为规范村民的行为,提高村民的个人素质制定了一系列的奖惩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