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旅游
搜 索
哈尔滨大投入大发展,打造“冰城夏都”大品牌
2008-10-14 13:29:09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何秀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磅礴大气的雪雕作品彰显冰城独特的魅力。

  现状调查 旅游总收入居副省级城市第13位

  调查表明,虽然哈尔滨市旅游业进步很大,但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2007年哈尔滨市旅游总收入为204.40亿元,排在14个副省级城市的第13位,广州、杭州、南京等都在600亿元以上。接待国内游客2491万人次,排在第13位,而沈阳超过5000万人次;接待国际游客27万人次,排在第13位,沈阳则超过45万人次。

  旅游发展基金年仅600万

  现行体制机制制约了产业发展。部门职责交叉、关系不顺、权责脱节,难以形成合力实现统筹发展;产业联动机制松散。不容回避的是,哈尔滨市旅游发展基金投入少,宣传促销资金严重不足,哈尔滨市旅游发展基金2007年仅600万元,而长春、沈阳2006年就已达1000万元。

  “食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短

  调查发现,哈尔滨市在旅游产业的“食、住、行、游、购、娱”之间缺乏有效配合。“食”,特色不突出,“龙菜”还未成为叫得响、吸引人的独特菜系;“住”,仅有3家五星级酒店,满足不了高端游客需求,近年“如家”等全国连锁经济型宾馆大举进入,本地经济型宾馆也蓬勃发展,但由于缺乏规范和管理,已出现恶性竞争现象;“行”,市内交通尚可,但与周边县(市)景点连接的道路交通发展滞后,尤其是连接乡村的道路明显不适合旅游大巴车进入;“游”,缺乏“大景区”建设理念,除太阳岛公园外,其他的景区、景点和线路都不够完善,“购”,除秋林、肉联等食品外,缺乏哈尔滨独有的、可以赠与亲朋好友长久保留的不同档次的系列性纪念品;“娱”,哈尔滨市除滑雪、冬泳等体验性活动和二人转表演外,缺少反映哈尔滨高雅文化、民族风情,像桂林“印象刘三姐”、西安“大唐乐舞”、乌鲁木齐“民族风情歌舞”等招牌性的常态演出。

  冬季游本地人与外地人比例为2:8

  调查发现,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及冰雪旅游在客源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仅在于国际客源数量不足,还表现为本地市民参与程度较低。虽然哈尔滨人在国内第一个享受到了冰雪节放假一天的法定假日,但是并没有形成普天同庆、万民同乐的节日气氛,不仅本地人失掉了享受冰雪文化的机会,而且也没有让外来游客感受到大众化的人文氛围。据太阳岛风景区的粗略统计,冬季冰雪旅游的游客中,本地人与外地人的比例约为2:8,这一数据表明,调动本地居民参与到冰雪旅游中来,使之成为主力客源,已经成为解决目前客源市场问题的当务之急。瑞典和芬兰等国在雪季给学生放一周“滑雪假”的做法值得借鉴。

  政策措施需充实已有优惠待落实

  调查发现,哈尔滨市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不完善,从硬件上看,旅游公共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交通不畅、公厕不足不规范、五星级宾馆不足、景区景点规模偏小、设施不完善,可进入性差。从软件上看,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需要不断充实,一些已有的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其中,国家和省政府出台的“旅游宾馆、饭店和旅游区实行与一般工商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的政策在哈尔滨市一直难以落实,而在大庆却得到了解决。


 

  成功范例

  生态游横头山  30天接待游客逾10万

  距哈市城区不足60公里,面积近70平方公里的国内罕见原始森林,林内负氧离子含量为市区的10倍———仅此三个要素,就使横头山原始森林在短短数天内成为哈尔滨市最热的短途游线路。从9月初到“十一”长假结束,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接待游客逾10万人次。“十一”黄金周期间,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哈埠许多市民近郊出游的首选,许多市民都趁着长假,到这座美丽的“城市后花园”一睹其真面目。业内人士指出,原汁原味原生态是横头山迅速成为哈尔滨旅游新亮点、市民休闲度假好去处的重要卖点,也是哈尔滨市周边地区开发生态游的成功范例。

  乡村游吕家围子屯  旅游业年收入2100多万

  吕家围子屯是帽儿山镇元宝顶子村的一个自然屯,全屯现有29户,人口116人,目前全屯农户全部从事旅游业,并引进外来户17户。旅游经营项目主要有登山、漂流、农家风情、民俗度假、野外写生等,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旅游业收入2100多万元,年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并呈逐年递增趋势,村民生活水平较高,住房砖瓦化率、自来水入户率、有线电视普及率和程控电话普及率均达到100%,带动了帽儿山地区运输、农副产品加工和山野菜采集销售等相关产业兴起,由过去有名的贫困屯、落后屯变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屯、先进屯,社会治安长期保持稳定。

  委员观点

  确立地位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做强旅游大产业

  确立旅游产业支柱地位

  应从解决思想观念和明确发展思路入手,把旅游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增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对发展旅游业的关注度,切实将其作为提升哈尔滨市综合实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2007年,哈尔滨市旅游总收入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8.39%,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按照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标准产业分类规定,哈尔滨市旅游产业已符合支柱产业的标准,应明确旅游产业作为哈尔滨市的支柱产业,以“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新理念,发展旅游产业,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旅游名城。借鉴上海、广州、杭州、南京、伊春等地经验,创新体制机制,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

  站在东北亚高度打造特色文化

  发挥中心城市的平台作用,以积极态度对待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与省市部门联手规划建设好哈尔滨—伊春、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尔滨—五大连池—黑河—布拉格维申斯克等精品旅游线路;发掘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风情文化资源,建议哈尔滨市借鉴昆明等地经验建设一个富有地域特点的“哈尔滨少数民族风情园”,吸纳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锡伯、蒙古、朝鲜、满族乃至俄罗斯等具有地域特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民族风情、地方美食的整合与汇集;大力推进工业旅游,深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重点挖掘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之间形成的“红色通道”等。


 

  旅游发展金应增至2000万元

  出台并认真落实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借鉴外地经验,在资源规划开发、城市宣传推广、重大项目用地、投融资、财政税收、工商管理、人才培育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特别是旅游发展金应增加到2000万元左右比较合适。建立重点旅游景区开发专项基金,出台相关投资政策和奖励政策,奖励招商引资单位和个人,奖励大量吸引外埠游客入境的旅游企业。

  实现会展业与旅游业互补共赢

  旅游和会展业具有天然的联系和高度的互动性,旅游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础,会展业的进步也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吸引高端游客。哈尔滨市应积极抢占会展市场,抓住产业发展机遇,使会展业成为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应制定哈尔滨市会展业科学发展规划,整合现有会展资金,加大对会展业的财税扶持力度,设立会展专项基金,建立奖励制度;整顿和规范会展市场秩序,完善行业运行机制;发挥优势,挖掘哈尔滨市冰雪、音乐、啤酒资源的文化内涵,使其作为哈尔滨市会展业发展的主体依托,打造哈尔滨市专项产业会展品牌。充分利用对俄优势,利用对俄边贸、科技、文化办展会,挖掘北药资源优势和大工业、大农业等优势办展会;实现旅游会展业互动,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把“冰雪节”打造成狂欢节

  哈尔滨市要在冰雪旅游市场中争取更大的份额,必须进行冰雪旅游的再发展、再创新,形成一个发展有序、配置合理的冰雪旅游大格局:整合冰雪资源,打造精品景区景点,精心设计精品冰雪旅游线路;依托资源优势,延伸滑雪旅游的产业链条,树立具有哈尔滨鲜明特色的滑雪旅游整体品牌。积极引进高级赛事、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体验游,提高冰雪节庆活动及冰雪旅游的国际化水平,开放体育场馆、学校运动场,组织速滑、冰球、冰舞、花样滑冰等比赛和表演,提高全民参与冰雪运动水平;把“哈尔滨冰雪节”打造成冰雪狂欢节,而不仅仅是一个可休息的假日。

  走市场运作之路

  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要有“把挣钱的机会留给愿意投资的人”的心胸;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吸纳社会民间资金,形成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各业联动、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支持投资商采用承包、租赁、入股、BOT和景区景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开发旅游资源。

  培育龙头企业,深化旅游企业改革,鼓励兼并重组,整合资源,走联合发展之路,组建市内或跨行政区域的旅游企业集团,也可以同境内外大旅行社联手,向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培植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业集团,塑造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同时,延长旅游产业链,发挥好行业协会的作用。


 

  增强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把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以交通、城市、生态为主的大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加快高中档旅游车辆的更新,加快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道路交通标识,完善景区停车场、厕所、垃圾点等建设和维护。在游客聚集区域设立旅游交通图,增加旅游咨询服务网点,加强旅游职能部门的服务功能,市旅游行政部门应承担起培育市场、引导市场的职责。

  整合资源打造避暑文化品牌

  树立“夏都”形象,争取全国、全世界的大型展览和各种会议,扩大哈尔滨“夏都”的知名度;整合节庆及会展活动,打造避暑文化品牌,将集中在夏季的国际啤酒节、哈夏音乐会、哈洽会、园艺节、太阳岛旅游文化节、金源文化节各种节庆展会活动与二龙山山水节、巴兰河漂流节、方正莲花节、通河登山节等节庆活动结合起来,整体推出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节;利用自然资源,将自然避暑景区的休闲度假与金秋采摘、游山玩水等体验性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村游和农业生态游;把松花江作为一个可高度开发利用的景观资源,打通沿江公园、亮化沿江街道,将沿江的湿地、历史遗址等零散的旅游景点串连成系统的江上游线路。

  他山之石

  2004年,宁波市提出,“抓旅游就是抓经济、就是抓产业、就是抓结构调整、就是抓开放、就是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精神文明、就是抓文化、就是抓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就是抓可持续发展。”杭州、成都、伊春等地已把旅游产业确立为支柱产业。深圳市政府2007年1号文件出台了扶持包括高端旅游、品牌会展在内的高端服务业的政策,体现了深圳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心。

  上海、广州、杭州、南京、伊春等地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市主要领导担任主任,主管市长担任副主任,成员单位由市直相关部门组成,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任委员会成员,旅游局作为办事机构,协调各方关系。

  道路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在浙江有“交通、服务跟着旅游走,景区在哪里,道路就修到哪里,道路标识就建到哪里”之说。

  喀什市对国内各省市区旅行社组织专列500人以上,在喀什停留2天以上,奖励1.5万元,包机100人以上,停留2天以上,奖励3000元。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