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棚户区拆迁改造 大杂院必备用品成收藏"文物"
2008-12-05 14:30:0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姜丽娜 邓雪 刘韬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5日讯 哈尔滨市道外区仁里小区棚户区改造拆迁,居民搬家时,大杂院曾经的必备用品成了人们争相收藏的“文物”。4日,仁里街道办事处荟芳里社区收藏了首件“社区文物”———一面禁火旗。

  据介绍,荟芳里社区收藏的这面禁火旗经风吹日晒已陈旧,但黄色绸缎上红色的“禁火”两字清晰可见,它见证了仁里办事处20多年的防火经历。据老委主任杨永宁介绍,禁火旗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南新街以北至靖宇街,南十四道街至南十六道街一带,都是有近百年历史的小楼、平房、茅草房,小院一个挨一个,有的小道儿窄得只能通过一个人,家家房顶上堆着木头、棚子里储着燃煤,居民大院里随处可见引火用的刨花、胶皮。由于当地老房子年头多,不少烟囱里都积了厚厚烟油子。有一次一户居民家烟囱冒火,邻居们的水桶、脸盆都派上了用场,还有人拿出成袋大粒盐往烟囱里撒,终于化险为夷。靠这些土办法,当地居民齐心合力避免了一次次火灾蔓延。棚户区人员稠密,防火是最重要的事。为警示居民,每到大风天,居民组长就挂出禁火旗,委主任还要挨家挨户嘱咐禁火……逐渐“见旗禁火”成为一种制度,春秋两季尽管室内潮湿阴冷,但家家都做到了大风天禁火,远远望去,禁火旗随风摇摆,大小30多个院落、几百个烟囱没有冒烟的。

  今年搬迁时,南十五道街165号的居民组长吴大妈终于收起了禁火旗,她说,告别了棚户区,再也不用挂禁火旗了,悬了几十年的心真正放下了,但禁火旗背后的故事,她永远也忘不了,那禁火旗上不仅记载着棚户区防火的历史,也记载着当地居民浓浓的邻里情。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