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哈尔滨市确定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十大重点任务
2008-12-30 14:32:46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赵振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30日讯 在29日举行的哈尔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要求,实现保增长的预期目标,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着力建设“八大经济区”的规划构想和“十大工程”重点任务的部署要求,明晰思路,突出重点,细化措施,确保落实。市委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总结梳理出的十项工程,也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措施,必须全力抓好,抓出成效。

  1.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制定并启动实施增加50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规划,确保粮食增产增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畜牧养殖为重点的主辅换位,加快推进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农工换位,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和产品质量监管,增加农产品经济附加值。探索构建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推进土地股份合作试点,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善城市支援农村机制。

  2.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

  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调整的力度,促进要素资源向优势产业、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集中,形成更为雄厚的产业基础。做大做强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和石化产业,精心培育电子信息、风电、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坚持扶优扶强,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购并重组,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

  3.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

  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促进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着力培育壮大以生产服务为主的高端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度开发森林生态、欧陆风情、工业观光、都市农业观光等夏季旅游产品,着力打造“冰城夏都”城市品牌。大力发展会展业,推进区域中心市场和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服务外包业、中介服务业。

  4.扎实推进大项目建设

  充分利用国家启动内需和国内外产业布局重新调整的有利契机,集中力量抓好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牵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建设。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解决和改善民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做好项目谋划、设计、论证和储备工作,尽快研究拟定新一轮建设项目,抓紧向上申报审批,及早纳入规划安排,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资金支持,切实增加项目在建数量,有效提高项目储备水平。

  5.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市属国有经济战略重组,促进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企业集中。全面完成具备条件的市属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加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考核。加快交通、供热、供水等公用事业领域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哈尔滨市的地缘优势和产业优势,充分利用“哈洽会”、“冰洽会”、“哈科会”等平台,拓展新兴市场。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6.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

  全力推进地铁一期、松浦大桥、哈大客运铁路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抓紧启动三环路西江桥、哈西客站等工程;完成绕城高速公路东北环段,开工建设哈肇、铁通省级干线公路等工程;持续推进道里集中供热、开发新区起步区集中供热、西南部集中供热和群力集中供热工程;按照全市天然气置换90万户的目标,全面完成剩余50万户燃气置换任务。

  7.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推进科技资源与经济发展融合,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继续组织实施现代农业、重点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创新等科技支撑工程,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产值同比增长2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8.加快推进文化建设

  深入挖掘、合理开发冰雪文化、金源文化、闯关东文化、外侨文化、北方民俗文化等地域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魅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9.着力改善和发展民生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5万人的目标。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引导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尽量采取积极措施,不裁员或少裁员。扩大就业援助范围,改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担保范围扩大到所有失业人员。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示范性、骨干性职业学校。推进大学生城镇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失业保险范畴,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农村人口纳入社保体系。加快推进“两棚一草”改造,继续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

  10.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进一步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畅通社情民意诉求渠道,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认真借鉴奥运安保成功经验,确保“大冬会”平安顺利。大力推进“平安哈尔滨”建设,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侵财犯罪保持高压态势。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