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吉炳轩走访慰问在哈专家 向知识分子和专家学者拜年
2009-01-20 10:51:5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焦明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0日讯 束束鲜花,声声问候,融融暖意。1月19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四,年味越来越浓。省委书记吉炳轩专程来到在哈尔滨的部分专家家中,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他们致以新春的问候,并通过他们向全省广大知识分子和专家学者们拜年。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刘国中,省人事厅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走访慰问。

  每到一地,吉炳轩都与院士、专家亲切交谈,嘘寒问暖,并嘱咐随行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给予专家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好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吉炳轩充分肯定广大知识分子和专家学者在各自工作岗位和领域上取得的突出成绩,赞扬他们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祝愿他们健康长寿,永葆科研活力,培养更多的拔尖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农业大学教授蒋亦元是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的学科带头人。一进家门,吉炳轩与蒋老热烈握手,亲切问候,蒋老连声感谢,并拿出有关资料图片,详细介绍农业机械的最新研究成果。吉炳轩说,黑龙江是装备制造业大省,我们理应在农业机械制造上有大的作为,要支持院士专家走出去开展合作,开发生产出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品牌,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在改造中低产田、推动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上做出更大贡献。省农垦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徐一戎,长期致力于寒地水稻栽培技术的科学研究、推广和教学工作,创造了在高寒地区水稻生产面积超千万亩、亩产超千斤的奇迹,被尊誉为“北大荒水稻之父”。一进门,看到85岁的徐一戎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吉炳轩十分高兴,他拉着徐一戎的手说:“你不仅是北大荒的‘水稻之父’,也是黑龙江的‘水稻之父’,是黑龙江的袁隆平。”徐一戎诚恳地说道:“1984年,我60岁,农垦总局党委特批我为‘终身不退休的专家’,让我能够继续从事自己喜爱的水稻科研事业。这是我一生的幸运,我感谢组织上使我的事业得到了延续,使我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吉炳轩希望徐一戎在水稻栽培技术上进行新的研究与探索,努力提高单产,加大先进栽培模式与技术的推广力度,打破行政界限,推动我省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工人化,从而走出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之路。吉炳轩还看望慰问了省农科院总农艺师刘忠堂。作为农业部大豆专家组成员,刘忠堂在推动大豆育种的进步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研究的窄行密植先进栽培技术被确定为我省和农业部的主导技术进行推广。吉炳轩就如何提高大豆产量和出油率等问题,与刘老进行了交流探讨。他说,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大豆单产具有重要意义,要抓紧研究,加大投入,做好对农民的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推广力度。

  走访期间,吉炳轩还看望慰问了梁维燕、雷清泉、张琪等院士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电集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梁维燕主持研制了达到国际水平的长江葛洲坝125MW工程水电机组,并参与了三峡机组论证。吉炳轩就电力发展的有关问题向梁老请教,梁老结合自己的科研和实际一一作答。吉炳轩说,哈电集团等大企业一定要增强信心,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为国家和黑龙江电力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吉炳轩还看望了因病卧床的梁老夫人,祝她早日康复。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雷清泉是我国纳米技术研究的著名专家,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工程电介质专业委员会主任,日本大阪大学客座研究员。在宽敞的会客厅里,吉炳轩对雷老说,您是高新技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希望您把研究成果更多地传授给学生,培养更多的高新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在研究新技术的同时,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究一代,开发一代。今年87岁的省中医研究院教授张琪,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肾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吉炳轩对张老为振兴中医事业做出的贡献表示敬意。他说,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的研究、整理工作,把我们的“国宝”发扬光大,真正把中西医结合起来,实现中西医并重发展。张老感谢省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并将他的新著送给了吉炳轩同志。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