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9个守护“太阳沟”的男人:我们干的是保命的活
2009-01-28 09:50:06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华网哈尔滨1月27日电题:9个男人守护着“太阳沟”

  新华社记者颜秉光熊琳

  黑龙江大兴安岭崇山峻岭中有个“太阳沟”。9名平均年龄45岁的铁路职工,一间白墙灰瓦宿舍、一个锅盖式的电视信号接收器和一个站台,保证了我国最北铁路线的安全畅通。

  春运期间,记者探访了这个藏在深山中的铁路保养工区。

  阳光是最大慰籍

  一年一度的“春运”来临,与大城市铁路线繁忙相比,太阳沟保养工区显得“清静”。

  皑皑白雪把房屋、铁路、森林包裹得严严实实,除了火车经过时的鸣笛声,山沟里几乎听不到其他声音。

  太阳沟工务段巡道工曹国清告诉记者,“太阳沟”这三个字在他们心里有着别样意义。由于这里海拔高,他们清晨很早就可以看到太阳。在这个全年无霜期仅50多天、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山沟里生活,温暖的阳光是最大的慰籍。

  由于工作环境极其艰苦,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工作,因此,后勤工作就落在了曹国清身上。

  “我一天只需做两顿饭。一顿早饭,一顿晚饭。”曹国清笑着告诉记者,“太阳沟”负责13公里的铁路维修工作,在寒冷的冬季,工友们得连续作业5个多小时才能在天黑前完成任务,由于火车站周围荒无人烟,因此,每天早7时吃完早饭,他们就得出去工作,直到下午4时完成任务,他们才安心吃一天中的第二餐。

  受条件限制,太阳沟9位铁路职工吃粮、吃水、吃菜都有困难。线路工王建华告诉记者,喝清水对他们而言是“奢侈”。由于地处山区,他们的生活用水是地下水,有时候用水泵抽水2个多小时,抽上来的水仍然是黄色的。断炊的事情也常发生。一旦进入雨季和碰到大雪封山,职工们只能吃咸菜和馒头。

  “我们干的是保命的活”

  在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一本本工作日记,上面详细记录了太阳沟保养工区每天工作任务、职工学习内容及工作执行情况。

  “我们干的是保命的活儿,稍一疏忽,就有可能造成车毁人亡的事故,因此必须严格纪律!”工长李志远说。

  避开列车运行时间,上午10时,维修工从宿舍出发,开始一天步行13公里维修铁路的工作。

  太阳沟地处高寒地带,铁路建在冻土层上,加之线路老化等原因,这里的铁路维修工人一年四季都要与因冰冻造成的灾害作斗争。

  “每到冬天,这里土壤中的水分结冰,铁轨会被抬高。”李志远告诉记者,这造成铁路高低不平,如果不及时维修,可能会发生列车翻车、脱轨等严重运行事故,因此,冬天,他们认真测量铁轨高度,发现铁轨被抬高,就用木板将地势低的地方垫平,以保持两条铁轨在同一高度上;夏天,当冰层融化,铁轨回落,他们将木板抽出。

  检查铁轨是否出现裂痕、螺栓是否松动、铁轨之间的距离是否变化等也是他们每天的工作内容。

  记者跟随他们“出工”,发现他们几乎每走几米就要弯下身检查一番,13公里的路程走走检检,虽然气温为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但他们工作得大汗淋漓。

  儿子想为父亲发明不需要铁轨的火车

  太阳沟保养工区铁路职工回家的机会少。除了冬季每星期能乘列车通勤回家一次外,夏天因为维修铁路任务繁忙,一个月甚至2个月也很难与家人团聚一次。

  他们的家人怎么看待?

  记者走进班长冯凯在加格达奇市的家,见到了他的妻子刘海英和他们12岁的儿子冯建男。30多岁的刘海英已与丈夫携手走过14个春秋。回忆这些年的生活,她眼含泪花。“在我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不在我身边,这种滋味特别难受。”刘海英说,刚结婚那段日子,她害怕一个人面对夜晚,常常用桌子把房门紧紧顶上、巡视数次才能安心睡觉。

  刘海英必须坚强,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家里的水龙头坏了、电灯泡需要换了……刘海英都自己完成。实在遇到难事解决不了,太阳沟保养工区铁路职工的家属们会帮忙。

  “最伤心的事情是孩子开始认人的时候,有一回,冯凯两个月没有回家,孩子看到他的时候害怕地躲在我身后,告诉我‘那不是爸爸’。”讲到这里,刘海英的眼泪终于控制不住流了下来。

  “要说一点怨言没有不是事实,有时候也冲他发脾气,说一些赌气的话,但是当我去太阳沟看他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工作时,突然间明白,自己在家里受的这些苦跟他根本没法比。”

  刘海英告诉记者,在太阳沟,冬季下大雪的时候,雪深得没过了膝盖;夏季在炽热阳光照射下,火车轨道的温度能达60多摄氏度。丈夫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兢兢业业工作,自己必须让他放心。

  “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发明一种不需要铁轨就能开动的列车。”12岁的冯建男告诉记者,他希望这种列车发明后,爸爸就不用那么辛苦工作了,就能像其他小朋友的爸爸一样经常陪他玩了。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