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丢东西找回来太难 市民建议多设几个“失物招领”展板
2009-02-11 09:57:24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田苗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11日讯 本地某媒体报发表《急寻20位“马大哈”》一文后,引起市民共鸣,人们纷纷建议:哈尔滨市应多设几个“失物招领”展板。

  丢东西找回来太难了

  李茁羽在一家公司做财务。春节前,她到银行办完业务打车返回公司时才发现装钥匙的小包没了。钥匙是公司金柜的,特制的,根本不能配制。李焦急地四处寻找无果,最后只好换了金柜的锁。

  小邢在一家公司的广告部门工作,日前不慎将装有身份证和银行卡的钱包丢失。小邢的户口所在地是大庆,按规定必须回大庆才能办身份证,拿到新身份证再到银行补办相应的银行卡,很麻烦。

  年拾物价值几十万元

  大众出租汽车公司万经理说,近年,每年的哥送至公司拾到的物品折合人民币都在五六十万元,其中以手机、身份证、钱包、医保卡为多。一小部分的失物,他们通过丢失物品内的证件等寻找到失主,剩余的物品都统计登记后移交给市公安局遗失物品认领中心管理。药店的做法很好,给失主与拾主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值得他们公司借鉴。

  节奏快健忘“低龄化”

  生活中,常常能听到身边的人不是丢这个就是遗失那个,“丢三落四”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

  市民高先生是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副总,虽刚30岁,却觉得自己的记忆力相当差,最多时一年丢过4部手机,而钥匙、充电器等小东西丢过多少次已数不清了。高先生说,他的同事都有同感,都觉得年纪轻轻就患上了“健忘症”。

  对此,心理学校曲伟杰校长说,“健忘”除了少数是气质性病变外,多数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造成的健忘“低龄化”。第一生活节奏加快,正常的生物钟被打乱;第二事务繁杂,娱乐多了,交往多了,诱惑也多了,让人们不能专注地去做每一件事情;第三因经常记不住一天发生的几件事,就心理暗示自己“健忘”。不论哪一种健忘,现实生活中,身边的“马大哈”越来越多。设立如此便民找寻失物的渠道,确实值得称赞。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