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金融血脉畅服务“三农”壮——访省金融办主任商庆军
2009-02-12 09:10:4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12日讯 “作为联结各行业的‘血脉系统’,金融在农村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农村金融筋强骨壮,服务农村能力增强,才能更好地助推‘三农’的发展。”近日,省金融办主任商庆军坐在记者面前,谈“三农”思维敏锐;论金融,见解独到;说“一号文件”,娓娓道来。

  记者:从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到建立农村金融体系的提出,近几年的“一号文件”一直在倡导建立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今年“一号文件”更是提出“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目前,我省虽然也成立了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但数量明显不足,今年我省在这方面有什么打算?

  商庆军: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丰富农村金融主体至关重要。去年以来,我省加快了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建设,目前已经有三家村镇银行挂牌运营且运行良好,还有一家正在筹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自去年年末启动,目前已有三家批准筹建。下一步,我省将按照农村的实际情况,稳步推进现有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发挥作用,积极催生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构建我省农村金融市场主体多元、产品丰富、分工细化、竞争有序的局面,最终形成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并存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各类银行积极参与,农业生产保险、农民小额人身保险和农民家庭财产保险逐步深入的农村金融市场新格局。同时,加快推进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建设,力争用3-5年的时间,使每个县至少组建一家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

  记者:“一号文件”提出,要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要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要“取之于当地,用之于当地”。对此,我省将有什么举措防止“血液外流”?

  商庆军:近些年来,我省金融机构存款实现了较快增长,资金来源比较充足。近期,省政府拟与国内几家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内容就是增强对我省的融资支持,特别是支持我省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先后完成,经营面貌已经改观,我省将与各银行总行沟通,增加在我省的信贷规模和信贷权限。我省将继续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创新发展,发挥支农“主渠道”作用,支持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发挥邮储银行支农“生力军”作用,鼓励和支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涉农金融服务。我省正在研究对银行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奖励政策,准备将当地吸收资金运用于当地的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引导各银行机构增加对当地的信贷投放。

  记者:“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我省将有怎样的举措以克服金融产品到农村“水土不服”?

  商庆军:2008年,国家推出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并将我省列入试点,我省已经选择了多个县份进行试点。目前我省对农民的贷款种类,主要是种植业贷款和养殖业贷款,我省将鼓励银行机构进一步增加贷款种类,鼓励发展农村住房贷款、大额农机具贷款、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专业合作贷款等贷款品种。同时,鼓励农村信用社“一证通”、农业银行“惠农卡”、邮政储蓄银行“好借好还、小额贷款”等新型金融产品的应用推广,方便农民贷款。鼓励各银行建立和完善农户资信评价体系,大力推广不需要抵押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积极推动和发展“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模式。

  记者: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还要增强抗风险的能力。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我省怎样筑牢这道“三农”保护屏障?

  商庆军:众所周知,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保障农民利益、稳定农民收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省非常重视农业保险工作,2008年被列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后,国家给予了比例为35%的保费补贴,我省及各试点县(市)分别拿出比例为25%和20%的财政补贴,由农户自负的保费只占20%。今年,我省将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规模,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面。首先,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各地对政策性农业保险重要性的认识,保证由市、县承担的保费补贴及时到位,同时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保障作用的认识程度。其次,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市场主体的实力和服务水平,提高偿付能力。同时,我省还将制定出台农业政策性保险支持政策。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