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通河“消除贫困 整村推进”战略 十年建成全国文明城
2009-04-27 16:00:13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王作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通河县城已成为一座不夜城。记者 陈南 摄

  东北网4月27日讯 一个省级贫困县,用十年时间建成了“全国文明县城”,通河县的成功经验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百姓至上。

  通河县十年前还是省级贫困县,人均收入不足1300元。为此,在发展经济和改变面貌上,通河县在全国率先实行“消除贫困、整村推进”战略,摒弃过去“撒芝麻盐儿”式的扶贫方式,闯出一条“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扶贫开发新路。2005年,该县确定了桦树、依山、建兴等8个村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试点村,县财政拨款400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筹集资金重点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第二年,他们又确定了8个村整体推进脱贫与文明村建设。


  凭借这一成功经验,通河县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在29个村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累计捆绑使用各级扶贫资金达到7700多万元,建设扶持项目209个。16个重点贫困村90%以上的农户和人口摆脱贫困,年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16个重点村接通了电话和有线电视,新建了校舍、卫生所、畜牧技术服务站,解决了农民就医难和上学难,实现了畜禽看病不出村。

  10年来,通河城乡建设共投入19.6亿元,城市建设领跑全省,城镇框架由原来的6.4平方公里扩展到12平方公里,规划设计可满足未来50年的发展需要。几年间,全县改造城市道路75条、71万平方米,城关镇内所有街巷均由“泥水路”变成水泥路。楼房建设面积72万平方米,累计投资12亿元,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3.7平方米。

  在城市建设中,通河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解决百姓住房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棚户区改造的力度不断加大。几年来,县城棚户区改造面积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开发建设投资累计达到14亿元。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1万平方米,安置低收入家庭住房378户。

  经过多年努力,通河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生态示范县、全省文明村镇建设工作先进县标兵、全省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先进县、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省平安县、全省小城镇建设先进县、全省城乡规划管理先进县、省级卫生城和哈尔滨市城镇管理工作先进县,并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县。最近,通河县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县城”荣誉称号。目前,通河县已拥有国家级文明乡镇1个、市级文明乡镇2个、县级文明乡镇5个,省级文明单位(标兵)13个、市级文明单位(标兵)49个,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标兵)8个、县级文明村59个。

  经过十年艰苦奋斗,通河县经济增长大幅提速。2008年,县域生产总值25.1亿元,增长15.3%;全口径财政收入1.1亿元,增长36.1%,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增长4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亿元,增长34.4%;各项存款余额22亿元,增长2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00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6202元,增长19.1%。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于哲